[发明专利]基于前推回代法的低压配电台区理论线损计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34363.2 | 申请日: | 2017-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462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5 |
发明(设计)人: | 傅晓飞;廖天明;盛慧;陈新;纪坤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信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49 | 代理人: | 朱成之 |
地址: | 20012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推回 低压配电 理论 计算方法 | ||
1.一种基于前推回代法的低压配电台区理论线损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S1、低压配电台区节点层次关系分析:对低压配电台区的网络支路和负荷节点进行编号,建立各节点之间的分层关系,确定低压配电台区的网络拓扑结构;
S2、低压配电台区资料收集:获取低压配电台区网络中的配电变压器参数、支路参数、以及负荷节点的电量信息;
S3、低压配电台区中的配电变压器损耗计算;
S4、采用前推回代法计算低压配电台区中各层次支路的功率损耗及电压损耗;
S5、结合S3和S4,计算得到整个低压配电台区的线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前推回代法的低压配电台区理论线损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2中,具体包含以下步骤:
S21、通过生产管理系统获取低压配电台区网络中的配电变压器参数,包括:变压器型号、空载损耗、短路损耗,并计算得到变压器负载率;
S22、通过生产管理系统获取低压配电台区网络中的支路参数,包括:各条支路的线型和长度,并计算得到各条支路的阻抗参数;
S23、通过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获取低压配电台区网络中的负荷节点电量信息,并计算得到各个负荷节点的等效功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前推回代法的低压配电台区理论线损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3中,配电变压器的综合功率损耗包括:空载损耗、负载损耗、空载电流无功损耗所引起的有功损耗、以及负载时绕组漏抗漏磁无功损耗所引起的有功损耗。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前推回代法的低压配电台区理论线损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3中,配电变压器的综合功率损耗ΔPz的计算公式如下:
ΔPz=P0+kTPkβ2;
配电变压器的综合功率损耗率ΔPz%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P0为配电变压器的空载损耗;kT为负荷波动系数,其为负荷曲线形状系数k的平方;Pk为配电变压器的额定负载功率损耗;β为配电变压器的负载系数;P1、Pz分别为配电变压器的高、低压侧平均有功功率;SN为配电变压器的额定容量;为配电变压器负荷侧的平均功率因数。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前推回代法的低压配电台区理论线损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4中,具体包含以下步骤:
S41、从低压配电台区分层后的支路末梢负荷节点开始,根据末梢负荷节点的等效功率,计算流入该末梢负荷节点的支路电路;并根据支路线型计算该支路的首端负荷节点的实际电流;
S42、根据S41中所述的方法,计算低压配电台区分层后的所有支路的支路电流Iij,并利用已知的低压配电台区分层后的根节点电压,依次逐层求出各个负荷节点的电压,并计算得到各支路末梢负荷节点的电压Uj:
Uj=Ui-IijRij;
其中,j为子节点;i为父节点;Rij为i节点与j节点之间的支路电阻;
S43、重复执行S42,计算得到各负荷节点的新的电压Uj',并计算各节点的电压幅值修正量:
ΔU=|Uj-Uj'|;
S44、进行第一次收敛判断:若ΔUmax<ε,则跳出循环,计算S46;若ΔUmax>ε,则代入节点电压幅值修正量,重新执行S42和S43得到新的ΔU1;其中,ε为预先设定的节点电压幅值修正量的目标精度值;
S45、进行第二次收敛判断:若ΔU1.max<ΔUmax,则继续迭代,直到符合第一次收敛判断条件时停止,并跳出循环,计算S46;若ΔU1.max>ΔUmax,则停止迭代,则代入节点电压幅值修正量,并继续重新执行S42和S43得到新的ΔU2,直至满足第一次收敛判断条件为止;
S46、利用满足收敛条件的各负荷节点电压以及各支路电流,计算得到各支路功率损耗和电压损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未经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3436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RRAM电路以及RRAM行形成的方法
- 下一篇:非易失性存储器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