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不锈钢抗起皱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35100.3 | 申请日: | 2017-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1230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丽;张周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诺宏金属材料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26 | 分类号: | C21D1/26;C23G1/08;C21D1/74;C21D8/02 |
代理公司: | 宁波高新区核心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73 | 代理人: | 涂萧恺 |
地址: | 31504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不锈钢 退火 除鳞 光亮退火 氢气 退火炉 压下率 初轧 放入 精轧 精整 起皱 酸洗 下压 平整 不锈钢原材料 氢氟酸混合液 氮气 不锈钢材料 除鳞机 混合气 酸洗液 体积比 水压 冷轧 硫脲 气压 轧压 盐酸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锈钢抗起皱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不锈钢原材料放入退火炉中进行退火,退火温度为1080~1100℃;使用除鳞机对退火后的不锈钢进行除鳞,除鳞水压为17~20MPa;对除鳞后的不锈钢进行酸洗,酸洗液为含有0.2~0.3wt%硫脲的盐酸‑氢氟酸混合液;对酸洗后的不锈钢材料依次进行初轧、中轧和精轧,初轧压下率为5~10%,中轧压下率为50~60%,精轧压下率为10~15%;将冷轧后的不锈钢放入退火炉中进行光亮退火,退火温度为1100~1120℃,保护气氛为氮气和氢气的混合气,氢气的体积比为5~8%,气压为30~40KPa;对光亮退火后的不锈钢进行平整与精整,平整下压率为1.5~2.0%,精整下压率为0.2~0.5%。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不锈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不锈钢抗起皱工艺。
背景技术
304不锈钢是一种通用性的不锈钢,由于其强度高、硬化指数大,拉深时的变形抗力大于一般钢板,因此在拉深时会产生更多的热量,拉深时不仅有起皱的可能,甚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导致冲压成型成功率一般在70%左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锈钢抗起皱工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锈钢拉深起皱的问题。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不锈钢抗起皱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预处理:将不锈钢原材料放入退火炉中进行退火,退火温度为1080~1100℃;
除鳞:使用除鳞机对退火后的不锈钢进行除鳞,除鳞水压为17~20MPa;
酸洗:对除鳞后的不锈钢进行酸洗,酸洗液为含有0.2~0.3wt%硫脲的盐酸-氢氟酸混合液;
冷轧:对酸洗后的不锈钢材料依次进行初轧、中轧和精轧,初轧压下率为5~10%,中轧压下率为50~60%,精轧压下率为10~15%;
退火:将冷轧后的不锈钢放入退火炉中进行光亮退火,退火温度为1100~1120℃,保护气氛为氮气和氢气的混合气,氢气的体积比为5~8%,气压为30~40KPa;
后处理:对光亮退火后的不锈钢进行平整与精整,平整下压率为1.5~2.0%,精整下压率为0.2~0.5%。
除鳞步骤中,使用水压为17~20MPa对不锈钢进行除鳞,可以去除不锈钢表面的附着物,比如氧化皮。
优选地,酸洗液是10%的盐酸与5%的氢氟酸按照体积比1:1混合后,以混合后液体的重量为基准,加入0.2~0.3wt%硫脲。
酸洗可以增加不锈钢材料表面的活性,选择盐酸和氢氟酸是考虑到这两种酸在酸洗后,即使不锈钢材料表面残留有酸洗液,也会很快挥发掉,从而避免酸洗液影响后续工作。硫脲主要作为缓蚀剂加入。
不锈钢经过除鳞和酸洗步骤后,表面会存在一定的缺陷,具有一定的凸凹,初轧主要是减少这些缺陷,增加不锈钢表面的一致性,中轧主要是增加压下率,精轧主要是增加不锈钢表面的光洁度。
在退火步骤中,保护气氛为氮气氢气混合气,氮气主要起保护作用,氢气在起保护作用的同时,还可以与不锈钢表面的附着氧反应,增加光亮退火的效果。气压采用负压,氢气含量较少,可以避免因氢气的存在导致不锈钢发生氢脆。
本发明提供的不锈钢抗起皱工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普通的304不锈钢经过轧制后,延伸率在35%左右,屈服强度在185MPa左右,而通过本发明的工艺制备的304不锈钢材料其延伸率为55~61%,屈服强度为250~330MPa,可见经过本发明的工艺,304不锈钢的力学性能得到了提升,特别是延伸率的提高,可以防止不锈钢拉深时开裂,增加冲压成型成功率。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诺宏金属材料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未经宁波诺宏金属材料技术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351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