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鲍鱼壳饮片的炮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36313.8 | 申请日: | 2017-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607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陆继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蚌埠永济堂医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5/618 | 分类号: | A61K35/618;A61K9/14;A61K47/22;A61P1/08;A61P27/02;A61P9/12;A61P29/00;A61P21/02 |
代理公司: | 合肥广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9 | 代理人: | 付涛 |
地址: | 233000 安徽省蚌埠市经开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鲍鱼 饮片 炮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中药饮片的炮制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鲍鱼壳饮片的炮制方法。采取以下步骤:向大豆油中按0.5‑0.7%的重量比例加入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混合均匀,作为清洗剂清洗鲍鱼壳,鲍鱼壳经340‑350℃的蒸汽蒸制,待鲍鱼壳中心温度降至128‑135℃时,用80‑90兆周的高频电磁波处理鲍鱼壳2‑3秒,将鲍鱼壳粉超微粉碎。所得到的鲍鱼壳饮片洁净度高,杂质含量低于2%,成品无腥味,有效成分溶出率达86.6%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饮片的炮制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鲍鱼壳饮片的炮制方法。
背景技术
鲍鱼是一种原始的海洋贝类,属于单壳软体动物,其只有半面外壳,壳坚厚、扁而宽,鲍鱼是中国传统的名贵食材,位居四大海味之首,其肉质细嫩,鲜而不腻;营养丰富,清而味浓,烧菜、调汤,妙味无穷。鲍鱼壳即鲍鱼的壳体,是珍贵的药材,又名石决明,古书上又叫它千里光,有明目的功效,因此得名。石决明还有清热平肝、滋阴潜阳的作用,可用于医治头晕眼花、高血压及发烧引起的手足痉挛、抽搐,其他炎症等。
目前鲍鱼壳一般经清洗、烘干、敲碎后入药使用,具体炮制时主要存在以下难点:
(1)鲍鱼壳壳体表面凹凸不平,表面隐藏污物很难清除;
(2)鲍鱼壳壳体较硬,不易研磨;
(3)鲍鱼壳具有腥味,感官较差;
(4)炮制后鲍鱼壳中有效成分溶出率低,药效不明显。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鲍鱼壳炮制时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鲍鱼壳饮片的炮制方法,该炮制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极易适于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鲍鱼壳饮片的炮制方法,采取以下步骤:
(1)向大豆油中按0.5-0.7%的重量比例加入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混合均匀,将初步冲洗后的鲍鱼壳完全浸于其中,浸渍搅拌处理60-70分钟,静置8小时以上,将鲍鱼壳捞出;
(2)用340-350℃的蒸汽对鲍鱼壳进行热处理8-10秒,待鲍鱼壳中心温度降至128-135℃时,用80-90兆周的高频电磁波处理鲍鱼壳2-3秒;
(3)将鲍鱼壳粉超微粉碎。
优选的,搅拌速率为35-40r/min。
优选的,将鲍鱼壳缓慢捞出,避免沉淀再次附着。
优选的,用340℃的蒸汽对鲍鱼壳进行热处理8秒,待鲍鱼壳中心温度降至128℃时,用80兆周的高频电磁波处理鲍鱼壳2-3秒。
优选的,用350℃的蒸汽对鲍鱼壳进行热处理10秒,待鲍鱼壳中心温度降至135℃时,用90兆周的高频电磁波处理鲍鱼壳3秒。
优选的,将鲍鱼壳粉超微粉碎至200目。
本发明通过上述步骤处理,有效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阐述的鲍鱼壳炮制中存在的问题,鲍鱼壳经清洗后,浸入由向大豆油中按0.5-0.7%的重量比例加入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混合均匀调配得到的浸泡液中搅拌处理,所得到的浸泡液具有稀释、去黏效果,使鲍鱼壳隐藏污渍能够有效从壳体剥离,沉淀至底层,进而得到洁净度较高的鲍鱼壳,提高鲍鱼饮片的质量;
处理后的鲍鱼壳表层附着一薄层大豆油,用340-350℃的蒸汽对鲍鱼壳进行热处理8-10秒,鲍鱼壳中的腥味物质溶于大豆油中,并随着蒸汽一同从鲍鱼壳表层流失;
待鲍鱼壳中心温度降至128-135℃时,用80-90兆周的高频电磁波处理鲍鱼壳2-3秒,能够脆化鲍鱼壳内部组织结构,使鲍鱼壳瞬间产生脆性裂断,利于鲍鱼壳研磨;同时由于鲍鱼壳内部组织脆裂,显著提高了鲍鱼壳中有效物质的溶出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蚌埠永济堂医药有限公司,未经蚌埠永济堂医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363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