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性纳米汽车涂料的反应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36934.6 | 申请日: | 2017-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964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钟静琴;钟静清;韦晗;陶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申通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B01J19/14;B01J1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凯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59 | 代理人: | 李勤辉 |
地址: | 545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东***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性 纳米 汽车涂料 反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涂料的加工,具体来说是水性纳米汽车涂料的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车身采用涂料涂装成漆膜,可起到保护和装饰作用。为了适应环保要求,降低汽车涂装的VOC排放,国内外都在积极开发和利用环保型涂料,包括水性涂料、高固体涂料和粉末涂料等。水性涂料是以大量水代替有机溶剂,使在生产和施工过程中有机溶剂的挥发量大为减少,这样不仅改善了生产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也减少了有机溶剂的挥发,是环保涂料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但现有技术的生产的汽车涂料的设备,如反应釜等,由于其内的空气排除不够,影响反应物,导致产品质量下降;且现有设备体积较大,反应速率较低,价格较贵。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将设备内空气排出较为彻底的水性纳米汽车涂料的反应装置。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水水性纳米汽车涂料的反应装置,包括柱形反应容器和密封该容器顶部开口的盖板,其特征在于:该容器底部向上凸起使容器内部形成环槽,环槽内可放置汽车涂料原料,凸起部分竖直设有隔板,在凸起部分位于隔板一侧开设有数个进气孔、位于隔板另一侧设有数个出气孔,惰性气体从进气孔进入容器将其内的空气从出气孔排出。
作为优选,所述容器底部向上凸起使容器外部形成凹槽,在该凹槽内设置有加热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加热装置包括数根加热丝和对每一加热丝的加热温度进行控制的温制器,数根加热丝分布在凹槽槽壁上,所述温控器固定在凹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容器内设置有搅拌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搅拌装置包括径向设置在容器内的驱动杆,驱动杆两端轴向设置有伸入环槽内的搅拌浆,该驱动杆驱动两搅拌浆沿环槽旋转。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杆通过轴向安装在盖板上的主轴驱动旋转。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杆位于隔板上侧,所述搅拌浆位于容器径向的隔板外侧。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通过对容器底部采用凸起设计,可将原料置于凸起形成的环槽内,再对环槽加热,由于环槽容纳空间较小,可使原料相对集中,因此加热效率较高,可提高反应速度;同时,惰性气体从凸起部位进入容器将其内的空气从下向上从,再从上向下排出,可将空气排出较为彻底,从而提高加工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优选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详细介绍本发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水性纳米汽车涂料的反应装置,包括柱形反应容器1和密封该容器顶部开口的盖板2,该容器底部向上凸起使容器内部形成环槽11,环槽内可放置汽车涂料原料,凸起部分竖直设有隔板4,在凸起部分位于隔板一侧开设有数个进气孔12、位于隔板另一侧设有数个出气孔(位于图1中隔板背面,图中未示出)。在实施过程中,隔板上端与盖板之间、隔板下端与凹槽之间、隔板在容器径向方向的两外侧与容器之间均留有间隙,方便气体运动和安装搅拌浆;当惰性气体从进气孔进入容器后,其在隔板的阻隔下,将隔板一侧的空气由下向上推挤,然后越过隔板上侧的间隙进入隔板另一侧,再由上向下将空气从出气孔排出。该方式可将容器内的空气排出较为彻底,不会留死角。
本发明的所述容器底部向上凸起使容器外部形成凹槽13,在该凹槽内设置有加热装置3,可节约空间,减小体积。所述加热装置3包括数根加热丝31和对每一加热丝的加热温度进行控制的温制器32,数根加热丝分布凹槽槽壁上,加热均匀、快捷,所述温控器固定在凹槽内,节省空间,结构紧凑。所述容器内设置有搅拌装置5,可以对熔融的原料进行搅拌,有利于均匀混合;其中,所述搅拌装置5包括径向设置在容器内的驱动杆51,驱动杆两端轴向设置有伸入环槽内的搅拌浆52,该驱动杆驱动两搅拌浆沿环槽旋转,该结构简单,不会影响空气的排出。
在本发明中,所述驱动杆通过轴向安装在盖板上的主轴53驱动旋转,外部可设置电机带动驱动杆旋转。其中所述驱动杆位于隔板上侧,所述搅拌浆位于容器径向的隔板外侧。该布局合理,对搅拌浆的转动不会产生干涉现象;且搅拌浆在隔板在容器径向方向的两外侧与容器之间的间隙旋转时,气体较难从该间隙直接从隔板一侧进入另一侧,不会影响空气的排出。
上述实施方式仅供说明本发明之用,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属于本发明的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申通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柳州申通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369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