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硅藻泥建筑装饰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37092.6 | 申请日: | 2017-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24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闫博文;王维;李雪晴 | 申请(专利权)人: | 闫博文 |
主分类号: | C04B26/00 | 分类号: | C04B26/00;C04B11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403 | 代理人: | 马骁 |
地址: | 215489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硅藻 建筑 装饰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装饰材料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硅藻泥建筑装饰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硅藻土是由数百万年前的水生浮游生物—硅藻沉积而成的天然物质,其质地轻软,颗粒表面具有无数微小的孔穴,比表面积可达65m2/g。这种类似活性炭的多孔结构,赋予硅藻土很强的物理吸附性能。以硅藻土为主要原料制备的硅藻泥材料,能通过其发达的孔隙结构吸收空气中的甲醛、芳香烃等有害物质,起到净化室内空气的效果,还可以通过吸收和释放空气中的水分,调节室内的空气湿度,是一种新型环保的室内建筑装饰材料。
虽然硅藻泥建筑装饰材料具有安全环保易施工等优点,但在实际使用中也存在粘结力差、易掉粉,空气湿度长期较大时易滋生细菌霉菌等不足。有鉴于此,目前已有相关专利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办法,例如专利号为201310080477.0公开了一种改性硅藻泥室内装饰材料的配方和制备方法,该材料具有粘结力强不易掉粉、耐久性好等特点。但粘结性能的提高往往是通过在配方中添加化学胶黏剂或聚合物乳液等方法达到的,这些合成材料的引入必然导致硅藻泥中易挥发单体和有机小分子物质浓度的提高,进而对室内空气产生二次污染。此外,专利号为201210302314.8和201110356272.1分别采用添加四针状纳米氧化锌晶须和硝酸锌/纳米沸石粉复合材料的方法提高硅藻泥材料的抗菌性能,取得较好效果。但是纳米矿物晶须和纳米复合材料价格昂贵,且在分散过程中极易产生团聚而导致抗菌性能下降,所以在产品的大规模使用以及配制施工工艺要求等方面均存在较高门槛。因此,研究开发一种粘结性能好,不易掉粉,且不易滋生细菌的建筑装饰材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目前使用的硅藻泥建筑装饰材料的粘结性能差、易滋生细菌霉菌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硅藻泥建筑装饰材料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1)称取1~2kg竹子用刀劈成竹屑后,用沼液浸泡15~20天,浸泡结束后,将竹篾取出、晒干,得到预处理竹篾;
(2)将预处理竹篾粉碎、过筛,得到过筛物,取200~300g过筛物、400~500mL水、15~20g硝酸锌和5~8g氢氧化钾,在60~70℃下混合30~40min后过滤,得到滤渣,将滤渣在氮气保护状态下进行预炭化、炭化,得到炭化产物;
(3)取1~2kg糯米和1~2L混合研磨,得到混合浆料,取800~1000g混合浆液在100~105℃保温加热2~3h,得到糯米胶;
(4)将3~4kg硅藻土粉碎、过筛,得到硅藻土粉末,取1~2kg硅藻土粉末、600~800g糯米胶、200~300g炭化产物和1~2L水混合后,得到混合物;
(5)将混合物和混合物质量10%的浓度为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混合后,密封发酵8~10天,发酵结束后,将发酵产物高温灭菌,得到灭菌后的物料;
(6)按重量份数计,取40~50份灭菌后的物料、1~3份羧甲基纤维素和8~12份水,搅拌混合后,得到硅藻泥建筑装饰材料。
步骤(2)中所述的预炭化的温度为450~500℃,预炭化时间为40~50min。
步骤(2)中所述的炭化的温度为1100~1200℃,炭化时间为1~2h。
步骤(3)中糯米和水混合研磨时还可以加入500~600g芦荟。
步骤(5)中所述的发酵的温度为35~40℃。
步骤(6)中所述的灭菌后的物料、羧甲基纤维素和水混合时还可以加入6~8份蜘蛛丝。
本发明与其他方法相比,有益技术效果是:
(1)本发明将竹篾用沼液进行处理,经沼液中微生物的作用可在竹篾纤维表面形成微孔,且微生物分泌的极性物质如氨基酸、多糖等可负载于微孔中和竹篾表面,硝酸锌和氢氧化锂反应得到的氢氧化锌通过化学作用吸附于竹篾纤维的微孔和表面,然后进行炭化,在炭化过程中,氢氧化锌逐步反应,首先氢氧化锌失水得到氧化锌,然后氧化锌生成晶须结构填充于微孔中,氧化锌在自然光下可激活空气中的氧产生活性氧,从而与微生物细胞中的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破坏细胞结构,使微生物死亡,并且炭化得到的竹炭纤维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和抑菌性,能在杀菌的同时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起到净化空气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闫博文,未经闫博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370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小粒径胶束溶液早强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节能板材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