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浮式半轴复合加载疲劳试验台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37515.4 | 申请日: | 2017-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018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朱冰;张培兴;赵健;田海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齐安全;崔斌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浮式半轴 复合 加载 疲劳 试验台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轴的疲劳试验台,具体的说是一种半浮式半轴复合加载疲劳试验台。该试验台包括:试验台座以及设置在试验台座上的负载测功机、第一、二联轴器、第一、二、三、四轴承座、温度传感器、凸缘专用夹具、液压加载装置、被测半轴、花键轴夹具、输入轴、变频电机和转速传感器;本试验台真实反应半轴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载荷受力情况,既能改变半轴在疲劳试验中的转矩变化,也能改变半轴在疲劳寿命时的弯矩变化,解决了现阶段只能对半浮式半轴进行一种载荷加载方式的疲劳寿命试验,对半浮式半轴的疲劳寿命有了进一步更细致的研究,为以后对半浮式半轴的疲劳寿命试验积累经验,为半轴试验台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轴的疲劳试验台,具体的说是一种半浮式半轴复合加载疲劳试验台。
背景技术
现在汽车常用的半轴为全浮式半轴和半浮式半轴,对于全浮式半轴来说,它只承受转矩,并不承受汽车行驶时的弯矩,所以在进行疲劳试验时,只需要考虑扭矩的影响;而对于半浮式半轴来说,他不但要承受行驶过程中的转矩,还要承受车轮传递给半轴的弯矩,在正常行驶时,由于重力的影响,这种弯矩一直存在,并且在汽车通过凹凸不平的路面或汽车发生侧滑时,这种弯矩的作用更加明显。现在汽车半轴的疲劳试验,只单纯的进行半轴的扭转疲劳试验,并没有加入行驶过程中的弯矩,不能真实的反应半浮式半轴的运行状态,行业也缺少相应的设备对其进行多载荷试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半浮式半轴的疲劳失效进行深入分析,能分析半浮式半轴在发生裂纹、断裂时的真实状态的半浮式半轴复合加载疲劳试验台,克服了现有复合加载疲劳试验台的上述不足。
本发明技术方案结合附图说明如下:
一种半浮式半轴复合加载疲劳试验台,该试验台包括:试验台座14以及设置在试验台座14上的负载测功机1、第一联轴器2、第一轴承座3-1、第二轴承座3-2、温度传感器4、凸缘专用夹具5、液压加载装置6、被测半轴7、第三轴承座8、花键轴夹具9、第四轴承座 10、输入轴11、第二联轴器12、变频电机13和转速传感器15;其中所述的试验台座14 设置在水平地面上;所述的负载测功机1固定在试验台座14的左端,所述的负载测功机1 的输出轴通过第一联轴器2和第一轴承座3-1与凸缘专用夹具5的一端连接;所述的凸缘专用夹具5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轴承座3-2与被测半轴7的一端连接;所述的被测半轴7的另一端通过第三轴承座8与花键轴夹具9的一端连接;所述的花键轴夹具9的另一端通过第四轴承座10与输入轴11的一端连接;所述的输入轴1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联轴器12与变频电机13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的液压加载装置6中的球头与凸缘专用夹具5的外表面滚动接触;所述的温度传感器4设置在第二轴承座3-2上;所述的转速传感器15设置在第三轴承座8上。
所述的凸缘专用夹具5的外部为一圆环形结构的外圆盘,它的母线表面加工有圆弧,所述的外圆盘的圆环上均匀分布有三个夹具套50;所述的夹具套50包括夹紧机构51和与夹紧机构51相匹配的基础部分52;所述的夹紧机构51为扇形结构;所述的基础部分52 由扇形结构和该扇形结构一端延伸出的弧形结构构成;所述的夹紧机构51上开有5个螺纹孔,其中上面设置有三个与基础部分52中的弧形结构连接的螺纹孔,下面设置有两个与外圆盘配合的螺纹孔。
所述的花键轴夹具9包括花键轴外壳90、三个第一夹具套91和三个第二夹具套92;三个所述的第一夹具套91和三个所述的第二夹具套92之间均成120度进行布置;所述的花键轴外壳90为中空的圆柱形结构;第一夹具套91和第二夹具套92结构相同,均由一个扇形结构和该扇形结构延伸出的内部为弧形、外部为锥面的结构构成;所述的第一夹具套 91的扇形结构上开有两个与花键轴外壳90外端面相连接的螺纹孔;所述的花键轴外壳90 的内表面为20度的锥面与第一夹具套91和第二夹具套92的外部为锥面相配合;所述的花键轴外壳90的内部设置有防止第一夹具套91和第二夹具套92相互影响的端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375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检验机械智能自锁旋转装置工装
- 下一篇:电池组高温检测及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