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起伏地表的地下构造成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37714.5 | 申请日: | 2017-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9304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李闯;黄建平;李振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G01V1/28 | 分类号: | G01V1/28;G01V1/30;G01V1/34;G01V9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26658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偏移数据 反射系数模型 迭代 成像 地下构造 观测数据 起伏地表 残差 偏移速度场 采样策略 计算效率 随机采样 预先设置 重新采样 共轭性 有效地 采样 抖动 减小 收敛 引入 | ||
1.一种起伏地表的地下构造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输入观测数据,偏移速度场,同时预先设置反射系数模型的初始值;
S2,对观测数据进行基于相关系数的采样或重新采样,得到偏移数据,具体包括:
当迭代次数k为1时,按照固定的采样间隔,选择Ns个沿偏移距方向均匀分布的观测数据作为偏移数据,且采样间隔大于炮间隔;当迭代次数k大于1时,判断迭代次数k除以模型更新方向控制因子o的余数是否为1,若是,对观测数据进行重新采样,否则,不重新采样,得到偏移数据,其中重新采样的具体方法包括:
计算剩余数据中每炮数据与上一次迭代时偏移数据的相关系数,选取相关系数最大的Ns个单炮数据作为本次迭代的偏移数据;当剩余数据中单炮数据的数量不足Ns时,不足的部分从已计算过的数据中随机选取,所述相关系数的其计算方法为:
其中,dj(x,t)和为上次迭代时偏移数据中的单炮数据及其均值,di(x,t)和为剩余数据中的单炮数据及其均值,Ns为偏移数据中单炮数据的数量,nx为单炮数据中空间采样点数,nt为时间采样点数,i,j代表炮号;
S3,根据当前的反射系数模型和偏移数据获得数据残差;
S4,根据数据残差,确定随机梯度和/或随机共轭梯度,基于随机梯度和/或随机共轭梯度进行反射系数模型迭代,获得最终的反射系数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起伏地表的地下构造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通过数据残差确定随机梯度的具体计算方法为:其中分别为第k次迭代时的偏移数据及其对应的逆时反偏移算子,k为迭代次数;为的共轭转置,即逆时偏移算子;m(k-1)为第k-1次迭代计算得到的反射系数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起伏地表的地下构造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确定随机共轭梯度的具体计算方法为:
其中随机共轭梯度修正因子其中代表随机梯度,代表随机共轭梯度,k代表迭代次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起伏地表的地下构造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基于随机梯度和/或随机共轭梯度进行反射系数模型迭代,获得最终的反射系数模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41,基于判定条件,选择随机梯度或随机共轭梯度中的一个为模型更新梯度,作为反射系数模型迭代的方向,其中,所述判定条件具体包括:判断迭代次数k除以模型更新方向控制因子o的余数是否为1,若是,则选择随机梯度为模型更新梯度,若否,则选择随机共轭梯度为模型更新梯度;
S42,当所述的模型更新梯度小于阈值时,进入步骤S44,当所述的模型更新梯度大于阈值时,根据模型更新梯度计算更新步长;
S43,基于更新步长,迭代更新反射系数模型,并返回步骤S2;
S44,判定此时获得的反射系数模型为最终的反射系数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起伏地表的地下构造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3中的更新步长,迭代更新反射系数模型,其具体计算方法为:其中m(k)为第k次迭代计算得到的反射系数模型,α(k)代表更新步长,其中的代表模型更新梯度,包括随机梯度或随机共轭梯度,[]*代表共轭转置,代表第k次迭代时的偏移数据对应的逆时反偏移算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3771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