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氰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在制备治疗人畜真菌性感染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338081.X 申请日: 2017-05-15
公开(公告)号: CN106983741B 公开(公告)日: 2019-08-20
发明(设计)人: 周明国;段亚冰;王建新;侯毅平;周泽华;李美霞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农业大学
主分类号: A61K31/277 分类号: A61K31/277;A61P31/10;A61P17/00;A61P27/02;A61P19/00;A61P19/02;A61P11/02
代理公司: 北京名华博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53 代理人: 李中强
地址: 21009***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丙烯酸酯 化合物 治疗 人畜 真菌 性感 染疾 应用
【说明书】:

发明涉及氰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在治疗真菌引起的感染性人畜疾病上的应用,特别是由镰刀菌引起的皮肤病,角膜炎,角膜溃疡,内眼炎、骨髓炎、关节炎、鼻窦感染、甲真菌病、足菌肿及手术或烧伤过程感染等人、畜疾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治疗真菌感染的人畜疾病领域,具体的为涉及氰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在治疗真菌引起的感染性人畜疾病上的应用。

背景技术:

近30年来,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人畜皮肤病例急剧增加,从而导致对新的抗真菌药剂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目前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的药物包括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伏立康唑等。两性霉素B因输注-相关的反应和肾毒性而受到限制,伏立康唑因其溶解性不能克服,限制了其使用范围。因此,有必要开发出新的抗真菌的药物用于皮肤病的治疗。

氰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是指分子靶标为肌球蛋白的2-氰基-3-氨基-3-苯基丙烯酸酯甲酯、2-氰基-3-氨基-3-苯基丙烯酸酯乙酯(又称:氰烯菌酯,试验号: JS399-19)和2-氰基-3-氨基-3-苯基丙烯酸酯丙酯。其中2-氰基-3-氨基-3-苯基丙烯酸酯乙酯(氰烯菌酯)是由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江苏基地于1998年合成、并由南京农业大学周明国教授团队发现是具有肌球蛋白抑制作用的镰刀菌专化活性的化合物,对与禾谷镰刀菌(Fusariumgraminearum)肌球蛋白-5(Myosin-5) 具有80%以上同源性的真菌具有较高抗菌活性。该化合物已经注册用于小麦赤霉病和水稻恶苗病等镰刀菌引起的农作物真菌病害防治。但至今还没有文献报道过其医药和兽药活性,特别是用于治疗真菌感染性人畜疾病上的用途。

经南京医科大学卫生分析检测中心应用毒理研究所检测。氰烯菌酯原药急性毒性五项检测结果分别为:雄性大鼠急性经口LD50>5000mg/kg;雌性大鼠急性进口LD50>5000mg/kg;属微毒类;雄性大鼠急性经皮LD50>5000mg/kg;雌性大鼠急性进皮LD50>5000mg/kg;属微毒类;眼刺激试验为1.5(1h),对眼无刺激性。(1∶100稀释);皮肤刺激试验为0(4h),对皮肤无刺激性;致敏试验:属微致敏物。氰烯菌酯原药致突变检测结果为:AMES试验:平板渗入法,剂量达2500μg/皿,加及不加S9,对测试标准菌TA97a、TA98、TA100和TA102均未检出明显的诱变活性;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雌雄小鼠剂量分别达到250和400mg/kgb.wt.未检出对雌雄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的诱变活性;小鼠睾丸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剂量达400mg/kgb.wt.未检出对雄小鼠睾丸精母细胞染色体的诱变活性。经上述毒性测验表明:氰烯菌酯对人类和动物安全,可以用于人类和动物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真菌性感染的人畜用药物,特别的本发明涉及氰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的人畜疾病用途,特别是皮肤病、角膜炎、角膜溃疡、内眼炎、骨髓炎、关节炎、鼻窦感染、甲真菌病、足菌肿及手术或烧伤过程感染等疾病。氰基丙烯酸类化合物结构通式如下:

R=苯、取代苯、杂环;x=1~5;y=3~11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氰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在治疗真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上的应用,所述氰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是2-氰基-3-氨基-3-苯基丙烯酸酯甲酯、2-氰基-3-氨基-3-苯基丙烯酸酯乙酯(又称:氰烯菌酯,试验号:JS399-19)和2-氰基-3-氨基-3-苯基丙烯酸酯丙酯。其化学结构式分别如下。

氰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在治疗真菌引起的感染性人畜疾病是角膜炎、角膜溃疡、内眼炎、骨髓炎、关节炎、鼻窦感染、甲真菌病、足菌肿及手术或烧伤过程感染等疾病;本发明的氰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是加工成固体、液体和膏状制剂,通过口服、注射、涂抹或冲洗患处的形式给药。

具体实施方案:

动物实验: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3808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