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痛可调式间断性引流管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40667.X | 申请日: | 2017-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536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少伟;薛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少伟;薛志强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A61M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853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流管 引流 可调式 后段 活动套管 硬质材料 侧孔 可调式结构 金属丝条 两层结构 内层结构 软质材料 三段结构 固定带 末端塞 潜在的 胸腹壁 中间段 管体 积液 内积 内置 体腔 挤压 疼痛 金属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痛可调式间断性引流管。引流管主体采取“前段硬质材料‑中间段软质材料‑后段硬质材料并内置活动套管”的设计,管体设置有含金属的/金属丝条,后段设置有两层结构,其中内层结构为一活动套管,后段外层设置有侧孔及侧孔塞,末端设置有末端塞。三段结构有机构成的引流管主体与固定带,实现可调式间断性无痛引流。本引流管通过可调式结构实现体腔内积气、积液的间断性引流,避免了传统引流管管身对胸腹壁等结构的持续挤压而产生的持续疼痛以及潜在的不利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用引流装置,尤其是一种引流管。
背景技术
目前广泛使用的胸腔引流管、部分腹腔引流管及体表引流管,通常为均匀粗细的硬质管形塑制物,根据内径和外形不同可分为不同型号。以胸腔引流管为例,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引流管管腔对胸膜腔内产生的异常气体、液体等进行持续引流。例如,公告号为CN105131800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医用无痛胸腔引流管”,其通过引流管管腔进行引流,通过向膜性药囊结构中注射止痛药物实现疼痛控制。此种通过引流管依赖自身硬度支持的持续胸腔引流存在着缺陷,由于绝大多数胸腔引流管放置于相邻两根肋骨之间(肋间),肋间空间有限且相对固定,而造成对肋间神经、血管的持续压迫,从而产生持续且难以控制的疼痛;长时间的压迫可能进一步减少肋间神经的营养物质供给与代谢废物排出,从而进一步使疼痛恶化,甚至疼痛在拔管后亦持续存在,造成开胸术后疼痛综合征、背部术后疼痛综合征等。术后疼痛的控制,不仅是人道主义要求,同样有助于肺扩张,减少肺不张等各种并发症。
另外,传统引流管的使用,因处于持续引流状态,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患者术后下床活动的时间与频次,不利于肺扩张,不利于心功能及体力的恢复,增加了肺不张及感染的风险,最终可能影响到疾病的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引流管(尤其胸腔引流管)使用过程中造成的持续疼痛,限制患者活动,潜在的不利于心肺功能恢复等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前段硬质材料-中间段软质材料-后段硬质材料并内置活动套管”的可调式间断性引流管(设计方案)。在需要引流时,后段内置的活动套管向前滑动,支撑已闭合的中间段开放管腔,引流出体腔内液体/气体后,再将活动套管撤回后段。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痛可调式间断性引流管,包括引流管主体、固定带。其中管体由三段构成,前段由硬质透明材料制成,中间段由薄韧透明的软质材料制成,后段由内、外两层结构组成,其中外层结构材料与前段相同或类似,内层结构为一长度长于中间段的硬质透明的活动套管。
上述的无痛可调式间断性引流管,其引流管主体为三段有机组成且无直接分割的一体化管道,同时引流管管壁有1-4条含金属的/金属丝条至少贯穿中间段及前、后段各一部,以在中间段闭合时对引流管起支持作用避免引流管大幅移位。
上述的无痛可调式间断性引流管,其引流管之后段结构中的内置套管可在管腔内滑动,向前段滑动时通过挤压外层管壁实现,向后段活动通过牵引线实现。
上述的无痛可调式间断性引流管,其固定带通过粘合于近体表处管道与皮肤实现引流管之妥善固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分段式设计实现体腔内积气、积液的可调节式间断性引流,即实现了体腔内积气、积液的引流,又避免了传统引流管管身对胸腹壁等结构的持续挤压而产生的持续疼痛,同时能满足必要时持续引流与病情观察。对术后促进肺扩张,促进病情恢复,预防开胸术后疼痛综合征、背部术后疼痛综合征,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等大有裨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引流管主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固定带示意图;
图3为管体后段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少伟;薛志强,未经张少伟;薛志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406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