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既有钢筋混凝土柱与新增钢筋混凝土梁连接的节点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43277.8 | 申请日: | 2017-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6901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吕文龙;罗志靖;马奎;廖华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建科建筑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李海波 |
地址: | 5105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既有 钢筋混凝土 新增 连接 新型 节点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既有钢筋混凝土柱与新增钢筋混凝土梁连接的节点,包括既有柱和新增梁,还包括新增梁的纵筋和U型界面筋,所述新增梁的纵筋绕着既有柱的边沿,在边沿处弯折一定角度后分别伸进位于既有柱两端的新增梁中,所述U型界面筋竖向植入既有柱与新增梁连接节点的四面并将新增梁的纵筋固定在U型界面筋内。本发明不同于传统的植筋新增梁技术,新增节点主要通过既有柱四边植入的U型界面筋来连接既有柱和新增梁,新增梁的纵筋并不植入既有柱内,而改用直径较小的U型界面筋植入既有柱内,既能减少植筋放入深度,又能在既有柱四面植筋,打破只在新增梁界面植筋的限制,更好的满足了植筋技术对“植入钢筋的直径”和“植筋的间距和边距”等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既有钢筋混凝土柱与新增钢筋混凝土梁连接的节点。
背景技术
参照国外的发展经验,国内既有建筑的加固改造将在未来不久成为建筑业的主要业务,我国既有建筑物存量巨大,加固改造的需求越来越多。在加固改造过程中经常会用到植筋增层技术来达到改变建筑物使用功能的要求。在植筋增层过程中,需要在既有柱上钻孔,对既有柱成了一定的伤害,新增层又使既有柱需要承受额外的重量。植筋技术对“植入钢筋的直径”、“植筋深度”、“植筋间距和边距”等的要求较高。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技术来更好的满足上述要求,使植筋技术能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有钢筋混凝土柱与新增钢筋混凝土梁连接的节点,用于解决在加固改造中既有柱新增梁时,既有柱表面植筋过多使既有柱破坏较大,承载力不足和植筋界面抗拉能力不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既有钢筋混凝土柱与新增钢筋混凝土梁连接的节点,包括既有柱和新增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新增梁的纵筋和U型界面筋,所述新增梁的纵筋绕着既有柱的边沿,在边沿处弯折一定角度后分别伸进位于既有柱两端的新增梁中,所述U型界面筋竖向植入既有柱与新增梁连接节点的四面并将新增梁的纵筋固定在U型界面筋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新增梁的箍筋和节点箍筋,所述新增梁的箍筋将新增梁箍住,所述节点箍筋将U型界面筋箍住。
进一步的,所述新增梁的纵筋弯折的角度需满足该角度的正切值小于1/6。
优选的,所述U型界面筋的直径小于新增梁的纵筋的直径,所述U型界面筋植入的深度是其直径的10倍。
进一步的,所述既有柱与新增梁连接的节点处四面凿毛。
进一步的,所述既有柱,新增梁,新增梁的纵筋,U型界面筋,新增梁的箍筋和节点箍筋通过浇筑混凝土共同浇筑在一起。
本发明通过纵筋绕柱,使新增梁的纵筋不需要植入既有柱,减少了既有柱表面的植筋,降低了对既有柱的破坏。与传统的植入纵筋相比,新增的U型界面筋采用比新增梁的纵筋直径更小的钢筋,植入的深度是所植钢筋直径的10倍,并把新增梁的纵筋固定在U型界面筋内,由于有新增梁的纵筋承受拉力,所以所植U型界面筋面积相对新增梁的纵筋面积可更少;而且U型界面筋布置的位置不和新增梁的纵筋一样只能在新增梁的箍筋位置布置,U型界面筋可根据需要任意布置,并且与传统的只能在沿新增梁方向植筋不同,U型界面筋可在既有柱的四面布置,极大的满足对植筋影响比较大的两个要求:“植入钢筋的直径”和“植筋的间距和边距”,使植筋技术能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
(1)植入的钢筋更小,所需植入的深度更浅,对既有柱的伤害更小;
(2)需要植筋的面积更小,降低了对既有柱的破坏;
(3)植入钢筋的位置不受新增梁的纵筋位置的限制,并且能在既有柱的四面植筋,更能满足植筋对间距和边距的要求;
(4)降低了新增梁对植筋界面的拉力,提高了结构的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建科建筑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建科建筑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432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运输支撑胎架
- 下一篇:一种局部石材的更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