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扣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43895.2 | 申请日: | 2017-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558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伊藤直幸;金子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YKK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44B11/25 | 分类号: | A44B11/25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梁海莲;余明伟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扣 | ||
1.一种带扣,其具备:
凹部件(100),其包括筒状的主体(110)、以及设置于所述主体(110)的内表面的卡止部(120);以及
凸部件(200),其包括基部(210)、以及被插入到所述凹部件(100)的主体(110)内的插入部(220),并且所述插入部(220)包括与所述基部(210)连结的基端部(221)、所述基端部(221)的相反侧的自由端部(222)、以及由所述卡止部(120)卡止的被卡止部(230),所述带扣(300)的特征在于:
所述插入部(220)从所述基端部(221)朝向所述自由端部(222)具有厚度地延伸,并且为了确保所述卡止部(120)及所述被卡止部(230)的卡合及卡合解除而能够以所述基端部(221)为枢转点弹性地进行枢转,
在对所述凸部件(200)施加将其从所述主体(110)中拔出的力时,所述被卡止部(230)具有与所述卡止部(120)进行面接触的面接触区域(238),
在所述卡止部(120)及所述被卡止部(230)的卡合及卡合解除时,设所述插入部(220)从初始姿态向变形姿态转变的方向为下方,所述插入部(220)从所述变形姿态向所述初始姿态恢复的方向为上方时,
(i)与在所述插入部(220)的厚度方向上的所述基端部(221)的中心点即第一中心点(P1)相比,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所述面接触区域(238)的中心点即第二中心点(P2)位于下方,或者
(ii)所述面接触区域(238)的下端位置与所述基端部(221)的下表面的最上方位置相比位于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插入部(220)的所述基端部(221)的下表面设置有槽(22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225)的深度为位于所述插入部(220)的所述基端部(221)与所述自由端部(222)之间的所述插入部(220)的中间部(223)的最大厚度的5/6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卡止部(230)在与所述插入部(220)插入到所述主体(110)内的插入方向及所述插入部(220)的厚度方向正交的所述插入部(220)的宽度方向上突出,
在所述被卡止部(230)的上表面与所述面接触区域(238)之间设置有非接触区域(236),所述非接触区域(236)在所述卡止部(120)和所述被卡止部(230)卡合时不与所述卡止部(120)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接触区域(236)包括所述被卡止部(230)的上表面与所述面接触区域(238)之间的经倒圆处理的边缘。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件(100)包括:操作部(130),其用于解除所述卡止部(120)及所述被卡止部(230)的卡合;以及弹簧部(140),其用于使所述操作部(130)恢复到初始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
(a)所述插入部(220)随着离开所述基部(210)相应地向下方延伸;或者
(b)所述插入部(220)的上表面与所述插入部(220)插入到所述主体(110)内的插入方向实质上平行,所述插入部(220)的下表面随着离开所述基部(210)相应地向下方倾斜;或者
(c)所述插入部(220)的下表面与所述插入部(220)插入到所述主体(110)内的插入方向实质上平行,所述插入部(220)的上表面随着离开所述基部(210)相应地向下方倾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YKK株式会社,未经YKK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4389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