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热交换装置的太阳能集热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46604.5 | 申请日: | 2017-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895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林广宙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阳升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J2/05 | 分类号: | F24J2/05;F24J2/24;F24J2/46;F24J2/51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11308 | 代理人: | 曹广生 |
地址: | 530001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西乡塘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热交换 装置 太阳能 集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热交换装置的太阳能集热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能源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常规的化石能源日益枯竭,常规化石能源伴随的污染物排放问题日益不能满足人们对于未来能源的需求。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型清洁能源,正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针对太阳能的开发工作正在日益取得进展。其中太阳能发电是对太阳能的一种高级开发应用,它通过一定的手段将太阳能最终转化成电能,以满足现代社会的电力需求。
目前,国内外高温太阳能真空集热管多采用直通式内外层同心直管结构,外管是真空管,不锈钢导管是金属管(用于流通传热介质),内外管之间被抽成真空用于减少热量流失,中空不锈钢导管的外表面还覆盖有选择性吸收涂层。
公布号为CN106500365A的中国专利一种高温集热管及太阳能集热装置公开了金属集热管组件的内部形成有可供传热介质流通的整体呈“U”型流向的流道,所述的流道的进口和出口端分别连通一个所述的传热介质接口。该方案公开的集热装置使用“U”型流道来进行热交换,从而使得在热交换过程中出现热交换介质。由于使用的是单向的流通方向,从而使得在热交换的效果不好,并且效率不高,没能形成很好的热交换,会使得有些介质温度高,有些温度低,热交换不均匀。因此需要设计出一种热交换效率更高,更好的热交换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热交换装置的太阳能集热器,解决现有热交换装置的热交换效率不高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新型热交换装置的太阳能集热器,包括集热管、不锈钢导管、真空管、外连集箱和内连集箱;
内连集箱一端设置有介质进入口,若干根不锈钢导管设置在内连集箱两侧且与内连集箱连通;外连集箱套设在内连集箱的外侧,外连集箱相对介质进入口另一端设置有介质出口;
外连集箱两侧设置有集热管且与外连集箱连通;集热管套设在不锈钢导管的外侧,不锈钢导管通过末端设置开口与集热管连通,不锈钢导管与集热管间设置为空腔,集热管的外侧涂有集热涂层;真空管套设在集热管的外侧且通过波纹管环与集热管固定密封连接;真空管与集热管间设置为真空腔。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外连集箱的外侧设置有保温层或真空的空腔,保温层使用泡沫材料制成。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介质进入口与保温层间设置有密封圈。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真空管与保温层间设置有真空管密封圈。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不锈钢导管的数量为2根-20根。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不锈钢导管、集热管和真空管的数量相同。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真空管的末端设置有尾合,真空管的末端嵌套在尾合上。
本发明的优点与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在外连集箱的内部设置有内连集箱,并且内连集箱两侧设置有不锈钢导管,不锈钢导管末端与集热管连通,从而使得介质从集热管往内连集箱流动,从而使得形成逐渐的吸收热量,从而使得更好的吸收集热管上的热量,使得热交换的效率更高,更好满足人们日常的需求。
2、本发明通过设置内连集箱和不锈钢导管,从而使得介质的流动方向可以定向,从更好的形成对流。
3、本发明根据集热管内所加热的传热介质的不同,会有很多种应用,比如传热介质可以是空气、水、导热油、熔融盐液体等等,本装置可以应用到烘干机、大型热水工程、光热发电等方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剖面示意图。
图中标号:1介质进入口、2密封圈、3保温层、4真空管密封圈、5波纹管环、6集热管、7不锈钢导管、8真空管、9尾合、10外连集箱、11内连集箱、12介质进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新型热交换装置的太阳能集热器,如图1所示,包括介质进入口1、密封圈2、保温层3、真空管密封圈4、波纹管环5、集热管6、不锈钢导管7、真空管8、尾合9、外连集箱10、内连集箱11和介质进出口12。
介质进入口(1)设置在内连集箱11的一端,3根不锈钢导管7设置在内连集箱11两侧且与内连集箱11连通。外连集箱10套设在内连集箱11的外侧,外连集箱10相对介质进入口1另一端设置有介质出口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阳升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广西阳升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466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