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催化剂废水的零排放和资源化回收利用的处理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46996.5 | 申请日: | 2017-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355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殷喜平;吉春红;赵旭;顾松园;王建军;周岩;李叶;郭嘉;杨凌;王丁;申涛;齐麟;白建江;徐淑朋;张萌;王生吉;张健富;曹善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催化剂有限公司;蓝星工程有限公司;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C01D3/06;C01D5/00;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月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94 | 代理人: | 朱成蓉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催化剂 废水 排放 资源 回收 利用 处理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催化剂废水的零排放和资源化回收利用的处理工艺。所述工艺主要包括高效软化除硅系统、介质过滤系统、超滤系统、离子交换系统、纳滤系统、硝盐分离膜系统、反渗透系统、电渗析系统、脱氨蒸发结晶系统以及硝盐联产蒸发结晶系统。所述处理工艺用于处理催化剂生产制备过程中排放的具有高氨氮高硅高盐特性的综合废水,有效解决了二氧化硅含量高难去除、结晶盐品质低、杂盐量大等问题,最终形成催化剂生产工艺用水,氯化钠产品及硫酸钠产品,有效的实现了此类废水经处理后达到零排放与资源化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现催化剂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具有高氨氮高硅高盐特性的综合废水的零排放及资源化回收利用的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催化剂在石油加工、化肥工业、化学品合成、高分子材料制备、环境保护等行业具有重要而广泛的应用。催化剂的发展和创新会推动工业的发展,并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我国十分重视催化剂生产技术的发展,并且已经有一定的生产规模。然而,催化剂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废水,不仅会污染环境,同时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因此,对于催化剂生产废水的处理技术研究迫在眉睫,尤其是对于其废水零排放技术及资源循环回用技术的研究并且实现工业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是我国催化剂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部分催化剂(多指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和加氢精制等装置使用的炼油催化剂)生产排放的废水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氨氮含量高,通常为100-2000mg/L;
(2)含盐量较高,主要为硫酸盐、氯化物等,浓度均可达10000 mg/L以上;
(3)含悬浮物浓度高,通常为50-1000 mg/L;
(4)硅含量较高,通常为20-120 mg/L;
(5)TOC含量非常低,基本上小于10mg/L。
目前针对此类废水的处理工艺主要有:
(1)采用生物法(A/O、A2/O、氧化沟、改进型SBR、短程硝化反硝化等)等工艺去除氨氮后直接排放,由于废水中C/N比严重失衡,通常通过添加碳源来增加可生化性,往往造成运行成本高,产水中总氮不达标的情况;
(2)采用物化法(吸附、离子交换、氧化、吹脱等)或者热法等工艺去除氨氮后直接排放,或者将此类废水与高浓度有机废水混合后经过物理法(絮凝沉淀)与生物法的耦合处理后直接排放,虽然处理工艺在早期可以达标排放,然而随着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排放标准(尤其是对排放废水中含盐量指标的控制)以及企业对水资源的控制和管理不断加强,已经凸显出现有工艺无法达到新排放标准并且浪费大量水资源的缺点;
(3)经过去除悬浮物、硅、氨氮等污染物质之后,再通过反渗透膜浓缩以及蒸发结晶工艺处理,此类工艺虽然基本可以达到废水的零排放,然而整个工艺蒸发量较大,蒸发投资成本高,并且最终形成杂盐量大从而增加企业处理固废或危废的负担。
近些年来,一些污水处理工艺飞速发展,创新的耦合传统废水处理工艺与改进的废水处理工艺技术,将具有高氨氮高硅高盐特性的催化剂生产废水实现零排放及资源循环回用是其处理工艺的发展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提供催化剂废水的零排放和资源化回收利用的处理工艺,可以实现催化剂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具有高氨氮高硅高盐特性的综合废水的零排放及资源化回收利用。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方案:
一种催化剂废水零排放及资源化回收利用的处理工艺,包括以下处理步骤:
(1)将催化剂生产过程中形成的高氨氮高硅高盐废水排放至调节水池中停留20小时以上,该步骤用于调节催化剂综合废水水质水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催化剂有限公司;蓝星工程有限公司;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催化剂有限公司;蓝星工程有限公司;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469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