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安装双通吹水管水冷处理的电缆绞线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47439.5 | 申请日: | 2017-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682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华燕锦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汤成机电配件厂 |
主分类号: | H01B13/00 | 分类号: | H01B13/00;H01B13/02;H01B13/30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43 | 代理人: | 张玉红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装 双通吹 水管 水冷 处理 电缆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线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安装双通吹水管水冷处理的电缆绞线设备。
背景技术
绞线机是一种能广泛应用于各类软/硬导体线的绞合机械设备,使多根单支导体扭成一股,达到线材的工艺要求。绞线机按照绞线方式一般可以分为单绞机、对绞机、高速绞线机、退扭机、笼式绞线机、框工绞线机、管式绞线机及盘式绞线机等。而电缆线在经过绞线机绞线后往往需要浸水降温,而浸水降温后再通过吹水和烘干设备拭去电缆线表面水渍,但传统的浸水冷却方式不能快速去除电缆线的表面温度,让还有一定温度的电缆线经过后续设备时容易造成设备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装双通吹水管水冷处理的电缆绞线设备,能够对绞线后的电缆线经过冷却水槽和水冷筒体双重冷却处理,避免电缆线表面温度过高在通过双通吹水管的吸水棉套管时造成套管损坏的情况发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安装双通吹水管水冷处理的电缆绞线设备,包括输线机构、电缆绞线机、冷却水槽、双通吹水管、烘干装置和收线机构,所述输线机构设置于所述电缆绞线机前端,所述输线机构上端安装输线轮,电缆线通过所述输线机构送入所述电缆绞线机内,所述冷却水槽连接固定在所述电缆绞线机后端,所述冷却水槽后端连接有水冷筒体,所述水冷筒体内部设有循环水冷管,所述水冷筒体上端安装有冷水循环交替箱,循环水冷管进水管头和出水管口均连接到所述冷水循环交替箱上形成回路,所述双通吹水管连接到水冷筒体上,所述双通吹水管前端装填入吸水棉套管,所述双通吹水管上下端均连接入一吹风机装置,所述双通吹水管后端连接烘干装置,所述烘干装置为一干燥筒体,所述烘干装置内部内壁上安装加热烘干机构,所述收线机构安装在所述烘干装置后端,所述收线机构上端安装有收线轮。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水槽为一直型通道,所述冷却水槽前端连接到所述电缆绞线机输出端上,所述冷却水槽后端导出电缆线。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吹风机装置出风口与所述双通吹水管之间通过吹风导管连接,所述吹风机装置通过鼓风入吹风导管而向所述双通吹水管内吹风。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双通吹水管与吸水棉套管拆卸式塞合连接,吸水棉套管内侧管壁上设有吸水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能够在电缆线绞线后快速冷却处理,冷却水槽和水冷筒体均能对电缆线进行冷却,而双通吹水管则对冷却后的电缆线进行吹水处理,通过吹风的方式除去电缆线表面的水渍,并且最后经过烘干装置烘干处理,电缆线在冷却时经过冷却水槽浸水冷却和水冷筒体水冷降温双重处理,大大提高电缆线冷却效率,让电缆线在吹水时已达到较为低态的温度,避免电缆线表面温度过高在通过双通吹水管的吸水棉套管时造成套管损坏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安装双通吹水管水冷处理的电缆绞线设备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 1、输线机构; 2、电缆绞线机; 3、冷却水槽; 4、双通吹水管; 5、烘干装置; 6、收线机构; 7、输线轮; 8、水冷筒体; 9、循环水冷管; 10、冷水循环交替箱; 11、吹风机装置; 12、收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汤成机电配件厂,未经无锡市汤成机电配件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474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