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转向架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48242.3 | 申请日: | 2017-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350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朱尔玉;宋浩;王铮;宋鹏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1F5/50 | 分类号: | B61F5/50;B61F9/00;B61B1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卫平智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2 | 代理人: | 董琪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跨座式 单轨 交通 车辆 转向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转向架,属于单轨交通领域。本发明通过在转向架主框架两侧各布置至少两个带稳定轮的稳定臂,同侧的导向轮与稳定轮不同轴。在车辆运行的任意时刻,转向架两侧的稳定轮、导向轮与轨道梁表面至少有三个着力点,使转向架主框架上的导向轮、稳定轮共同构成一个稳定的受力体系,减小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的晃动,弥补现阶段车辆行驶过程中易发生脱空晃动和扭转晃动较大的不足,同时提高车辆运营过程中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专利涉及一种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转向架,应用于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在转向架两侧个布置至少两个带稳定轮的稳定臂以形成稳定的受力体系,减小车辆的晃动,属于跨座式单轨交通领域。
背景技术
跨座式单轨交通是车辆跨座于轨道梁上,轨道梁既是车辆行驶时的承载结构又是导向结构。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的转向架在车厢的下方,主要由转向架主框架、走行轮、导向轮、稳定轮及其它辅助设备构成。走行轮与导向轮布置在转向架左侧和右侧。如本文所用,术语“左侧”是指车辆前进方向的左侧,对应图2中稳定轮5c所在一侧;术语“右侧”是指车辆行驶方向的右侧,对应图2中稳定轮5a所在一侧;术语“稳定臂”是指安装在转向架主框架上、安装稳定轮所用到的构件;术语“着力点”是指稳定轮或导向轮与轨道梁的接触点;术语“转向架主框架”是指转向架的主要受力结构,在其上安装所有的转向架的稳定臂、导向臂等构件与装置,如图2所示的转向架主框架1。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行驶时的颠簸感远远小于地铁车辆,但由于单轨车辆只在一条轨道梁线路上行驶,车厢的重心又比较高,在横向荷载作用下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在经过轨道梁接缝板处会出现较大的晃动,容易引起车辆行驶的不平顺,影响乘客乘车的舒适性。
现有的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转向架在其左侧和右侧多采用单稳定臂的结构,如专利号JP2000204503A公开的一种单轨转向架,单稳定臂位于相邻两导向轮之间的中心位置,使用这种转向架的车辆,在正常行驶时受力稳定。但是当车辆通过相邻轨道梁的接缝板处时,在单稳定臂上的稳定轮会发生脱空现象。如图26所示,车辆正常行驶时,横向荷载F5作用在车辆上,轨道梁对承受横向荷载F5同侧的两个导向轮分别产生压力F6和F7,轨道梁对另一侧的稳定轮产生压力F8,F6、F7和F8均不为零;此时形成一个受力平衡体系,横向荷载F5到车厢形心原点Z1的投影距离为X6,F6到车厢形心原点Z1的投影距离为X7,F7到车厢形心原点Z1的投影距离为X8,F8到车厢形心原点Z1的投影距离为X9,故有力的平衡和力矩平衡:
F5=F6+F7-F8
F5×X6=F6×X7+F7×X8-F8×X9
当稳定轮与轨道梁脱空时,轨道梁对稳定轮的压力F8=0,上述受力平衡状态被打破,即平衡受力体系中的抗力F8消失,引起车厢脱空晃动。这种晃动直到稳定轮与轨道梁重新接触上,形成新的受力平衡状态为止。
或当导向轮与轨道梁脱空时,轨道梁对导向轮的压力F7=0,上述受力平衡状态被打破,即平衡受力体系中的抗力F7消失,引起车厢脱空晃动。这种晃动直到导向轮与轨道梁重新接触上,形成新的受力平衡状态为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482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卫生间的地板以及列车
- 下一篇:可移动列车车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