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竹编女士手包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349683.5 申请日: 2017-05-17
公开(公告)号: CN107157057A 公开(公告)日: 2017-09-15
发明(设计)人: 陈云华 申请(专利权)人: 四川省青神县云华竹旅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45C3/06 分类号: A45C3/06;A45C13/00;A45C13/08
代理公司: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18 代理人: 袁英
地址: 620000 四***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竹编 女士 手包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竹编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竹编女士手包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是产竹的大国,中国的竹林面积约占世界竹林面积的四分之一,中国竹的品种有500多种,约占世界竹类的二分之一。

竹编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国,自从有了人类的足迹,就有了竹和竹编的应用。从古人定居生活开始就用竹材搭棚避雨,用竹做成弓箭打猎,用竹编成篱笆圈养幼禽和动物。有了农耕文化,古人就用竹编织成工具运用到生产和生活中。

竹编就是将竹子剖成篾,编织的各种生产、生活用品、艺术品和收藏品,人们统称为竹编,传统竹编工艺主要分为:平面竹编、立体竹编和混合竹编三大类;经过长时间改进和发展,后来发展成为以下五种竹编工艺:一、仿编法,按照编成的成品,依序照着编;二、改编法:按已有的样,用不同的方式或花样,编出大小不一,高低不等,粗细不同的新的竹编织品;三、心编法:按心里的设计样,依序编出成品;四、坐标填充图数编法和五、看图编织法。

竹编的应用和传承源远流长,当历史进入21世纪的时候,竹制品和竹编艺术品的60多个门类,将渗透到人类文明的每一个角落。人们为保护青山绿水而大量的种竹、伐竹、用竹,享受绿色、环保、低碳的美好社会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竹编女士手包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竹编女士手包,包括竹编结构、皮质结构、拉链、手提带和内饰结构;所述竹编结构为双色等宽蔑十字形编织。

进一步地,所述竹编结构与皮质结构接口0.5-1.5cm,接口处的连接方式为粘接或缝合。粘接时选用透明树脂粘胶,缝合时选用与皮质结构颜色相同或相近的丝线。

进一步地,所述接口处与金属边框铰接。为了延长手包使用时间,选用耐酸碱且耐腐蚀的金属。为了手包在使用过程中的形变程度减小,选用抗压强度大的金属。

一种竹编女士手包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制作竹编结构:

S11、取宽度相同且颜色不同的两种篾条,分为编织篾条I和编织篾条II。编织篾条I和编织篾条II相互垂直放置,且编织篾条I和编织篾条II均为1根篾条构成;

S12、将编织篾条I放在编织篾条II的上部交叠之后,再将编织篾条II放在编织篾条I的上部交叠;

S13、重复S11、S12步骤,根据图纸设计的长度和宽度编织并平整收口得到竹编结构;收口时反向90°折角,并按隔二拣二的方式将篾条收口。

S2、制作皮质结构:按照图纸制作皮质结构;

S3、包体制作:将制作好的竹编结构与皮质结构粘接或缝合0.5-1.5cm。若采用粘接方式,则待粘胶晾干后,将接口处与金属边框铰接;若采用缝合方式,则待缝合之后将线头处理平整之后,将接口处与金属边框铰接;制作得到的包体主视图和后视图的结构相同,包体具有对称性;

S4、制作拉链:将拉链的拉布缝合在包体顶部的皮质结构的下方,缝合之后将线头处理平整;拉链的拉头上安装扣环,扣环采用金属或高分子树脂材质;扣环上安装手提带,手提带优选采用质地柔软的面料,增加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感。

进一步地,所述篾条的制备步骤如下:

A、竹子的选择:选择竹笋长成成竹后80-100天的竹材;竹材优选慈竹,竹质柔软、拉力强、不易折断;

B、竹篾的制作:分筒锯竹,将竹筒刮青处理,分层启出篾条;分筒锯竹时挪过伸长节,锯出真实厚度,锯口要平,表皮不撕裂。竹筒刮青需刮出厚度一致,光洁无毛绒的竹筒。随着竹纤维的脉络分启得到篾条;

C、化学处理:将编织篾条I用体积分数为8%-12%的双氧水进行蒸煮,清洗,晾干,得到洁净、亮白的篾条;将编织篾条II(7)用体积分数为5%-10%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蒸煮,清洗,晾干,得到洁净、颜色均一的篾条。化学处理还具有脱脂、脱糖和去氧的功能。通过化学处理得到的篾条可以防霉、防虫和防麻斑。

D、刮篾处理:按照竹纤维脉络走向进行抛光处理,得到光洁的篾条。用锋钢做成的专用刮蔑刀,并将篾条放置于覆膜的表面进行刮蔑。刮蔑先重后轻,开始几刀用力重一些,每次平直从头刮到尾,双面刮蔑的次数基本相同,后几刀要轻,不刮出竹绒为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青神县云华竹旅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青神县云华竹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496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