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断路器用联锁装置及具有联锁装置的断路器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50491.6 | 申请日: | 2017-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5279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张林娜;陈大江;张小凯;朱富银;候魁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全凯帆开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1/10 | 分类号: | H01H71/1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蒋海军 |
地址: | 212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断路 器用 联锁 装置 具有 断路器 | ||
1.一种断路器用联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联锁单元,所述联锁单元分别与对应的断路器连接,各联锁单元之间通过缆绳连接;
单个联锁单元包括基座板(1)以及设在基座板(1)上的一驱动件(40)、一限位件(41)、一从动件(50)、一控制件(51)、驱动件复位拉簧(45)、从动件复位拉簧(55)、控制件复位拉簧(56)和两根缆绳;
所述驱动件(40)和基座板(1)之间通过驱动轴(42)连接,驱动轴(42)穿过基座板(1)并与相应的断路器的主轴连接,所述驱动件复位拉簧(45)与驱动件(40)一端连接带动驱动件(40)复位,驱动件(40)另一端与限位件(41)连接,所述驱动件(40)另一端设有驱动件缆绳连接端;所述从动件(50)和基座板(1)之间通过从动轴(52)连接,从动轴(52)穿过基座板(1)并与相应的断路器的紧急分闸联锁轴连接,所述从动件复位拉簧(55)与从动件(50)一端连接带动从动件(50)复位,从动件(50)另一端设有从动件缆绳连接端,所述从动件(50)另一端与控制件(51)连接,所述控制件复位拉簧(56)与控制件(51)连接带动控制件(51)复位;两根缆绳一端均与驱动件缆绳连接端连接,两根缆绳另一端分别连接至其它两个联锁单元的从动件缆绳连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用联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40)与限位件(41)之间通过第一台阶轴(43)固定连接,第一台阶轴(43)穿过所述限位件(41),第一台阶轴(43)一端设有第一悬臂轴(430),第一悬臂轴(430)上设有第一转轮(44),两根缆绳一端均设在第一转轮(44)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断路器用联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件(50)与控制件(51)之间通过第二台阶轴(53)连接,控制件(51)上设有腰形圆弧孔(57),第二台阶轴(53)穿过腰形圆弧孔(57),所述第二台阶轴(53)一端设有第二悬臂轴(530),第二悬臂轴(530)上设有第二转轮(54),所述第二转轮(54)压靠控制件(5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断路器用联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件(51)上设有第一、二缆绳连接孔(58,59),所述第一缆绳连接孔(58)和第二缆绳连接孔(59)分别位于腰形圆弧孔(57)两侧,用于连接缆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断路器用联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41)上设有一定位孔(41A),用于与所述驱动件(40)的定位;所述限位件(41)一端设有圆弧端面(41B),用于对所述从动件(50)的限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或5所述的断路器用联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板(1)上设有四个缆绳固定栓,分别用于固定从本联锁单元伸出的两根缆绳和从其它两个联锁单元引入的两根缆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断路器用联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板(1)包括基板(10)、辅助板(20)和支撑板(30),所述辅助板(20)和支撑板(30)分别设置在基板(10)的上部和下部;所述四个缆绳固定栓分别设置在支撑板(30)底部上;所述驱动件复位拉簧(45)一端与驱动件(40)连接,驱动件复位拉簧(45)另一端与基板(10)顶部连接;所述从动件复位拉簧(55)一端与从动件(50)连接,所述从动件复位拉簧(55)另一端与基板(10)底部连接;所述控制件复位拉簧(56)一端与控制件(51)连接,控制件复位拉簧(56)另一端与辅助板(20)顶部连接。
8.一种具有联锁装置的断路器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断路器用联锁装置以及多个断路器,所述联锁装置中各联锁单元分别与对应的断路器连接,所述联锁单元之间通过缆绳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全凯帆开关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大全凯帆开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5049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