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低功耗流水线ADC的多模块共享型流水线级电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51187.3 | 申请日: | 2017-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311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李红;姚芹;吴建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M1/00 | 分类号: | H03M1/00;H03M1/12;H03M1/1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孟红梅 |
地址: | 21118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功耗 流水线 adc 模块 共享 电路 结构 | ||
1.用于低功耗流水线ADC的多模块共享型流水线级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乘法数模单元(MDAC1)、第一级间ADC(sub_ADC1)、第二乘法数模单元(MDAC2)和第二级间ADC(sub_ADC2);所述第一乘法数模单元(MDAC1)与第二乘法数模单元(MDAC2)分时复用第三电容(Cf1)、第四电容(Cf2)和第一运放(OPA);所述第一级间ADC(sub_ADC1)与第二级间ADC(sub_ADC2)分时复用第一Latch(Latch1)和第二Latch(Latch2);
在时钟相Φ1为高电平时,所述第三电容(Cf1)对参考电平Vdac2进行采样,第四电容(Cf2)作为反馈电容与所述第一运放(OPA)作为第二乘法数模单元(MDAC2)的模块单元,实现第二乘法数模单元(MDAC2)的相减、取余、冗余放大的功能;在时钟相Φ2为高电平时,所述第三电容(Cf1)和第四电容(Cf2)作为第一乘法数模单元(MDAC1)的反馈电容与所述第一运放(OPA)一起实现第一乘法数模单元(MDAC1)的相减、取余、冗余放大功能,同时,第三电容(Cf1)和第四电容(Cf2)作为第二乘法数模单元(MDAC2)的采样电容,完成第二乘法数模单元(MDAC2)的采样操作;在时钟相Φa为高电平时,所述第三电容(Cf1)和第四电容(Cf2)、第一运放(OPA)进行复位操作,以消除记忆效应;
所述第一Latch(Latch1)和第二Latch(Latch2)在时钟相Φ1为高电平时,作为第一级间ADC(sub_ADC1)比较器,实现输入信号与参考阈值的比较;在时钟相Φ2为高电平时,作为第二级间ADC(sub_ADC2)的比较器,实现输入信号与参考阈值的比较;在时钟相Φa1为高电平时,进行复位操作;
所述时钟相Φa在时钟相Φ2上升沿到来前存在高电平,所述时钟相Φa1在时钟相Φ1、时钟相Φ2上升沿到来前都存在高电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低功耗流水线ADC的多模块共享型流水线级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乘法数模单元(MDAC1)包括第一电容(Cs1)、第二电容(Cs2)、第三电容(Cf1)、第四电容(Cf2)、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第五开关(S5)、第十六开关(S16)、第十七开关(S17)、第二十二开关(S22)、第二十三开关(S23)、第二十四开关(S24)、第二十五开关(S25)、第一编码电路(Decoder1),第三十二开关(S32)、第三十三开关(S33)和第一运放(OPA);
所述第二乘法数模单元(MDAC2)包括第三电容(Cf1)、第四电容(Cf2)、第八开关(S8)、第十三开关(S13)、第十四开关(S14)、第十五开关(S15)、第二十二开关(S22)、第二编码电路(Decoder2)、第一运放(OPA);
其中,第一电容(Cs1)右极板与第二电容(Cs2)右极板相连,且与第五开关(S5)上端及第二十五开关(S25)左端点相连,左极板接第一开关(S1)右端点及第二十四开关(S24)的右端点;第一开关(S1)左端点与输入信号Vin相连且与第二开关(S2)相连;第二十四开关(S24)左侧与地电平相连;第二电容(Cs2)左侧与第二开关(S2)右侧,第二十三开关(S23)右侧相连,第二十三开关(S23)左侧接参考电平Vdac1;第三电容(Cf1)和第四电容(Cf2)左侧与第十六开关(S16)上侧及第二十五开关(S25)右侧相连,且与第一运放(OPA)负输入端相连;第十六开关(S16)下侧与地电平相连且与第一运放(OPA)正输入端相连;第三电容(Cf1)右侧与第二十二开关(S22)左侧及第十五开关(S15)左侧相连,第四电容(Cf2)右侧与第二十二开关(S22)右侧及第十七开关(S17)上侧及第八开关(S8)左侧相连,同时与第一运放(OPA)输出端相连;第一编码电路(Decoder1)输出端控制第二十三开关(S23)的状态;第一编码电路(Decoder1)工作状态由第三十三开关(S33)、第三十二开关(S32)控制;
第八开关(S8)的右侧接第三级输入,第十五开关(S15)的右侧接参考电平Vdac2,第十五开关(S15)的控制端接第二编码电路(Decoder2)的输出,第二编码电路(Decoder2)由第十三开关(S13)和第十四开关(S14)控制;
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第八开关(S8)、第十三开关(S13)和第十四开关(S14)由时钟相Φ1控制,第二十二开关(S22)由时钟相Φ1的反相时钟控制,第二十四开关(S24)、第二十五开关(S25)、第三十三开关(S33)和第三十二开关(S32)由时钟相Φ2控制,第十六开关(S16)和第十七开关(S17)由时钟相Φa控制,第五开关(S5)由时钟相Φ1E控制;其中,时钟相Φ1E的下降沿比时钟相Φ1下降沿提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低功耗流水线ADC的多模块共享型流水线级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间ADC(sub_ADC1)包括第三开关(S3)、第四开关(S4)、第六开关(S6)、第七开关(S7)、第十八开关(S18)、第十九开关(S19)、第二十开关(S20)、第二十一开关(S21)、第二十六开关(S26)、第二十七开关(S27)、第五电容(Csc11)、第六电容(Csc12),第一Latch(Latch1)和第二Latch(Latch2);
所述第二级间ADC(sub_ADC2)包括第九开关(S9)、第十开关(S10)、第十一开关(S11)、第十二开关(S12)、第二十八开关(S28)、第二十九开关(S29)、第三十开关(S30)、第三十一开关(S31)、第七电容(Csc21)、第八电容(Csc22)、第一Latch(Latch1)和第二Latch(Latch2);
第五电容(Csc11)左侧与第三开关(S3)右侧及第十八开关(S18)上侧相连,第十八开关(S18)下侧接阈值电压Vth1;第三开关(S3)左侧与第四开关(S4)左侧相连,且接输入信号;第五电容(Csc11)的右侧接第六开关(S6)的上侧,且与预防大器1(pre1)输入端相连,预防大器1(pre1)输出端与第二十六开关(S26)左侧相连,第二十六开关(S26)右侧接第一Latch(Latch1)输入端,第一Latch(Latch1)复位由第二十开关(S20)控制;第六电容(Csc12)左侧与第四开关(S4)右侧及第十九开关(S19)上侧相连,第十九开关(S19)下侧接阈值电压Vth2;第六电容(Csc12)的右侧接第七开关(S7)的上侧,且与预防大器2(pre2)输入端相连,预防大器2(pre2)输出端与第二十七开关(S27)左侧相连,第二十七开关(S27)右侧接第二Latch(Latch2)输入端,第二Latch(Latch2)复位由第二十一开关(S21)控制;
第二十八开关(S28)右侧与第二十九开关(S29)右侧相连,且接第一运放(OPA)的输出端,第二十八开关(S28)左侧与第十开关(S10)上侧及第七电容(Csc21)右侧相连,第七电容(Csc21)左侧与第三十开关(S30)上侧及第十二开关(S12)右侧相连,第十二开关(S12)左侧接第一Latch(Latch1)的输入端;第二十九开关(S29)左侧与第九开关(S9)上侧及第八电容(Csc22)右侧相连,第八电容(Csc22)左侧与第三十一开关(S31)上侧及第十一开关(S11)右侧相连,第十一开关(S11)左侧接第二Latch(Latch2)的输入端;
第三开关(S3)、第四开关(S4)、第九开关(S9)、第十开关(S10)、第十一开关(S11)和第十二开关(S12)由时钟相Φ1控制,第二十六开关(S26)、第二十七开关(S27)、第二十八开关(S28)和第二十九开关(S29)由时钟相Φ2控制,第十八开关(S18)和第十九开关(S19)由时钟相Φa控制,第六开关(S6)和第七开关(S7)由时钟相Φ1E控制,第三十开关(S30)和第三十一开关(S31)由时钟相Φ2E控制,第二十开关(S20)和第二十一开关(S21)由时钟相Φa1控制;其中,时钟相Φ1E的下降沿比时钟相Φ1下降沿提前,时钟相Φ2E的下降沿比时钟相Φ2下降沿提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5118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