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社交软件的生物信息识别报警的方法及装置、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51585.5 | 申请日: | 2017-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0488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晁雷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蚌埠华特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58 | 分类号: | H04L12/58;G06K9/00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2 | 代理人: | 张加宽 |
地址: | 23305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求救信息 生物识别信息 好友 发送 生物信息识别 求救信号 静默 报警 生物特征识别 比对成功 存储生物 待机状态 反馈信息 软件发送 网络信号 移动终端 智能手机 比对 延时 存储 通话 概率 检测 申请 安全 | ||
本申请涉及智能手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社交软件的生物信息识别报警的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移动终端上设置并存储生物识别信息及其对应的社交软件的好友的求救信息;S2,在待机状态下检测用户是否输入所述生物识别信息;S3,当用户输入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后,与所述存储的生物识别信息进行比对;S4,当比对成功后,向所述社交软件的好友发送求救信息。本发明通过生物特征识别以“静默”的方式向社交软件的好友发送求救信息,由于信息的发送对网络信号要求低于通话,可短时延时,因此求救信号发出去的概率大大增加;此外,用户可以设置多个社交软件及其多个好友来发送求救信息,因此求救信号发出去的灵活性大大增加;最后,软件发送求救信息和反馈信息采用静默的方式,极大的保护了用户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手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社交软件的生物信息识别报警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呈上升趋势,为了保障老人们的安全,市面上出现了带有SOS功能的老人手机,该手机上设置一个SOS按键,紧急情况下,老人们通过按下SOS按键发出求救信息。除了老人意外安全事故频发之外,年轻女性的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人们的安全意识也在逐渐加强,在智能化产业发展迅速的当今,包括老年人在内的绝大部分人都在使用智能手机,然而市面上还没有具有SOS功能的智能手机,而将传统的SOS功能触发方式应用于智能手机时,意外发生时,人们往往还需要在智能手机相关界面上点击相关功能按钮来启动SOS功能,这个操作过程复杂且需要一定的时间,并且无法在视线范围外操作且操作动作大,很容易暴露给不法分子,紧急情况下成功发出求救信息的可能性极低。
现有技术中,文献CN106027777 A提出了一种手机指纹识别报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信息设置,在手机上通过信息设置模块设置指纹信息、多组电话号码以及求救信息;步骤2.指纹识别,指纹识别模块采集用户的指纹信息并与存储的指纹信息进行比对,当指纹识别通过时,系统自动查询预存的电话号码并按顺序拨打,同时启动定位功能,向所有预存的电话号码发送求救信息及地理位置信息;当指纹识别未通过时,触发警报铃声,等待用户旁边的人员救援。
然而,上述方法仍然存在许多缺陷,比如,首先,在紧急情况下,如果手机信号如果较弱,拨号求救的方式并不一定有效,这样会耽误最佳的救援机会;其次,触发警报铃声会导致危险分子做出过激行为,进一步威胁受害人的安全;最后,由于指纹信息是数量有限,导致与其对应的电话号码数量也很有限,求救信息的发出对象具有很大局限性,进一步影响了求救效率。综合以上分析,现有技术当中并未提出一种真正的“静默”救援方法,既保证受害人的安全,又具有较高的求救效率。
发明内容
一种基于社交软件的生物信息识别报警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移动终端上设置并存储生物识别信息及其对应的社交软件的好友的求救信息;
S2,在待机状态下检测用户是否输入所述生物识别信息;
S3,当用户输入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后,与所述存储的生物识别信息进行比对;
S4,当比对成功后,向所述社交软件的好友发送求救信息。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具体为指纹、面部表情特征、虹膜信息其中的一种;所述用户为特定好友或者为全部好友。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社交软件有一个或多个;当所述社交软件有多个时,设定向所述社交软件的特定好友发送求救信息的优先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生物识别信息有多个;当某个生物识别信息比对未成功时,用户可以比对其他生物识别信息。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步骤S4具体包括:当比对成功后,向所述社交软件的特定好友发送求救信息及地理位置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蚌埠华特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蚌埠华特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515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预注连接器有色识别系统
- 下一篇:夹层式电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