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黄姜人工种子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51984.1 | 申请日: | 2017-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6220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赵懿琛;李晋华;赵德刚;李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兆君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33 | 代理人: | 胡敬红 |
地址: | 550025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黄姜 人工 种子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黄姜人工种子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小黄姜人工种子的制作方法,将小黄姜姜芽脱毒处理后,切取0.5‑1.0cm的茎尖作为外植体接种到生芽培养基上,待丛生芽长约0.5‑0.8cm,作为人工种胚的材料;以MS+0.1mg.L‑1青霉素+0.2%苯甲酸钠+3.0%蔗糖作为人工胚乳,以2.0%CaCl2+2.0%壳聚糖+4.0%海藻酸钠作为人工种皮,包埋得到小黄姜人工种子。本发明方法得到的小黄姜人工种子,繁殖系数高,不易感染姜枯萎病、姜眼斑病、姜根腐病、姜腐烂病等病害,可以在生产上进行大规模的推广种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黄姜人工种子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小黄姜(Zingiber offiinale Rosceoe)块茎富含姜黄素、精油、姜辣素、姜酚等活性成分,具有祛寒、祛湿、暖胃、加速血液循环等多种功能。小黄姜集营养、调味、保健于一身,是一种药食两用的经济作物,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六盘水小黄姜作为一种栽培品种,其姜黄素、姜辣素、精油等活性成分的含量远远高于其他地方品种的姜,小黄姜切面纯黄色,味辛辣浓,肉比较细嫩,味道好,纤维细,与大种姜相比,其口感极佳。但是,与其他品种的姜一样,目前,小黄姜多采用传统的块茎繁殖的方法生产种苗,繁殖系数低,反复重茬使姜苗易感染姜枯萎病、姜眼斑病、姜根腐病、姜腐烂病等病害,导致姜品质下降,在生产上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推广种植,影响经济创收,同时,也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
人工种子技术充分利用了快速繁殖技术的优势,繁殖系数较高,成本较低,生产的种苗贮运方便,品系稳定,培养条件人为易控,易于标准化和规模化,是实现工厂化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技术手段,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目前,将人工种子技术应用于小黄姜种苗生产的技术未见报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小黄姜人工种子的制作方法,可通过人工方法制备小黄姜种子以替代传统的块茎繁殖,为实现小黄姜的工厂化现代农业生产奠定基础,也为开发新的小黄姜良种繁殖方式提供技术参考。
一种小黄姜人工种子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小黄姜丛生芽的培养:将小黄姜姜芽脱毒脱菌处理后,在超净工作台,切取0.5-1.0cm的茎尖,接种于生芽培养基上,待丛生芽长约0.5-0.8cm,作为人工种胚的材料;
(2)人工种子制作过程:MS+0.1mg.L-1青霉素+0.2%苯甲酸钠+(2.0%-3.0%)蔗糖作为人工胚乳,将4.0%海藻酸钠+(2.0%-2.2%)壳聚糖加入人工胚乳作为包埋液,调整包埋液的pH=5.90,将丛生芽芽侵入人工胚乳中静置,再用吸管吸入繁殖体,然后滴入无菌络合剂2.0%CaCl2溶液中,对包埋材料进行固化,待人工种子完全成形后取出。
所述步骤(1)中生芽培养基为MS基本培养基中加入6-BA 4.0mg.L_1和NAA1.0mg.L-1,培养基的pH=5.90。
所述步骤(1)中接种于生芽培养基中培养80天。
所述步骤(2)中丛生芽侵入人工胚乳中5min,所述固化所需时间为10min。
所述脱毒脱菌处理方法为:切取生长状况良好的姜芽,用自来水冲洗干净,除去表面水分,60℃热脱毒,剥离茎尖剩2-3层腋芽,然后用75%的酒精消毒,再用0.1%的升汞消毒,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次,无菌的吸水纸吸去表面水分,用于接种;
所述60℃热脱毒10min,再将腋芽置于10ml离心管中,用75%的酒精冲洗30s,再用0.1%的升汞冲洗3min,取出用无菌水冲洗3次。
所述小黄姜为六盘水小黄姜。
上述方法得到的小黄姜人工种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519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吉祥草试管苗种质保存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生物组织培养制备秦岭岩白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