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年化综合利用节能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52036.X | 申请日: | 2017-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2071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超;端木琳;李祥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D3/18 | 分类号: | F24D3/18;F22D11/06;F23J15/04;F23J15/06;B01D53/80;B01D53/48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温福雪;侯明远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电厂锅炉 加热 烟气余热回收 热网加热器 节能系统 烟气余热 采暖季 热网 给水 烟气余热回收系统 直接接触换热 气水换热器 汽轮机抽汽 湿式脱硫塔 吸收式热泵 管道流动 加热锅炉 驱动能源 热网回水 蛇形管道 脱硫浆液 集中供热 除尘器 高温水 烟气 余热 回收 吸收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电厂锅炉烟气余热用于集中供热或加热锅炉给水的全年化综合利用节能系统,属于热电厂锅炉烟气余热回收与利用技术领域。该烟气余热回收系统的烟气余热回收分为两个部分,首先回收湿式脱硫塔内由脱硫浆液和烟气直接接触换热形成的高温水的热量,采用的设备为吸收式热泵,高位驱动能源来自汽轮机抽汽;初步升温后的水进入设置于除尘器之前的气水换热器,其内有足够的蛇形管道,水从管道流动吸收高温的烟气余热,得到进一步的加热。余热的利用也分为两个部分,采暖季主要用于加热热网回水,若此时水温度能够达到热网要求,则不需进入热网加热器,否则进入热网加热器加热到热网所需的温度。非采暖季则用于提高热电厂锅炉给水温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电厂锅炉烟气余热回收与利用领域,尤其涉及到烟气余热直接用于集中供热或加热锅炉给水的全年化综合利用节能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热电厂锅炉的烟气余热很少用于回收,而烟气损失一项在锅炉损失中占有最大的比重,因此如果能够回收该项余热,采暖季用于集中供热,非采暖季用于加热锅炉给水将会真正实现热电厂烟气余热的全年化综合利用,在不多耗煤的前提下提高热电厂的效率,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热电厂中湿法脱硫应用广泛,如钙法和镁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他们的共同点是采用脱硫塔脱硫,脱硫塔内部烟气和脱硫浆液进行直接接触进行热质交换,一方面脱除烟气中的硫和进一步除尘,另一方面将烟气中的显热和部分潜热交换到脱硫浆液中,从而大幅降低烟气出口温度,同时脱硫浆液的温度也将升高到45℃左右,如此高的温度是非常理想的热泵低位热源,远优于其他低位热源,因此回收这部分热量很有必要,结合高温烟气侧的气水换热器,将会提高锅炉效率和热电厂能效,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热电厂锅炉烟气余热用于集中供热或加热锅炉给水的全年化综合利用节能系统,分为脱硫塔集水池和氧化池一体的烟气余热全年化综合梯级利用系统与脱硫塔集水池和氧化池分开设置的烟气余热全年化综合梯级利用系统两种;
脱硫塔集水池和氧化池一体的烟气余热全年化综合梯级利用系统,包括锅炉1、汽轮机2、冷凝设备3、除氧水箱4、锅炉回水泵5、凝结水箱6、低压加热器7、高压加热器8、减温减压器9、气水换热器10、除尘器11、脱硫塔12、烟囱13、吸收式热泵14、脱硫浆液循环泵15、工艺水泵16、脱硫剂输送泵17、风机18、脱硫副产品输送泵19、吹灰控制器28、集水池29和氧化池30;
在采暖期,热网回水通过第四三通阀门27进入吸收式热泵14,热网回水在吸收式热泵14中被初次加热至50~65℃;经过初次加热的热网回水从吸收式热泵14出来依次通过第三三通阀门25和第二三通阀门24,再进入气水换热器10 实现二次加热至55~68℃;从气水换热器10出来的二次加热水体经过第一三通阀门22后,依次经过低压加热器7和高压加热器8,使水体被加热至当前集中供热所需的温度,以此实现热网供水;
在非采暖期,热网回水吸收余热的流程不运行,即不经过吸收式热泵14和气水换热器10的二次加热,无需向热网供水;此时冷凝设备3中的冷凝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进入除氧水箱4进行除氧,经过除氧的水通过锅炉回水泵5再次回到锅炉1内使用;另一部分通过第三三通阀门25进入吸收式热泵14,冷凝水在吸收式热泵14中被初步加热之后依次通过第四三通阀门27和第二三通阀门24再进入气水换热器10实现二次加热;从气水换热器10出来的二次加热冷凝水经过第一三通阀门22后,进入除氧水箱4进行除氧,经过除氧的水通过锅炉回水泵5再次回到锅炉1内使用;
锅炉1产生的蒸汽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通过减温减压器9进入热网高压加热器8,换热之后进入凝结水箱6;另一部分进入汽轮机2,之后又分为乏汽和抽汽两部分,乏汽进入冷凝设备3,实现冷凝;抽汽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抽汽经过第一阀门20进入热网低压加热器7,换热之后进入凝结水箱6,第二部分抽汽经过第二阀门21进入吸收式热泵14作为驱动热源,之后也进入凝结水箱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520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