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风能和太阳能混合发电的公交车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52240.1 | 申请日: | 2017-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856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牛礼民;吕建美;周亚洲;王儒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L8/00 | 分类号: | B60L8/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32207 | 代理人: | 蒋海军,胡锋锋 |
地址: | 243002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能 太阳能 混合 发电 公交车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种风能和太阳能混合发电的公交车,包括公交车本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太阳能发电组件(2)和风力发电组件(3),所述太阳能发电组件(2)和风力发电组件(3)均安装在公交车本体(1)的车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能和太阳能混合发电的公交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4)、蓄电池组(5)和备用电池组(6),所述太阳能发电组件(2)与蓄电池组(5)连接,所述风力发电组件(3)分别与蓄电池组(5)、备用电池组(6)连接,所述控制器(4)分别与蓄电池组(5)、备用电池组(6)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能和太阳能混合发电的公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公交车本体(1)的车顶设有通风口,所述太阳能发电组件(2)包括一长方体框架,该长方体框架的底面安装在公交车本体(1)车顶的通风口上,该长方体框架其余五个面上分别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长方体框架四个侧面上安装的太阳能电池板以长方体框架对应的顶边为旋转轴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能和太阳能混合发电的公交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新风通道(8),所述公交车本体(1)的车顶至少设有一对通风口,所述新风通道(8)位于公交车本体(1)的内部,新风通道(8)的两端分别与一对通风口对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能和太阳能混合发电的公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通道(8)包括内通道(801)和外通道(802),所述内通道(801)嵌套在所述外通道(802)内部,所述外通道(802)内表面和内通道(801)外表面之间填充有过滤介质(803),内通道(801)和外通道(802)的侧壁上分别均布通孔,外通道(802)侧壁上的通孔内填充有吸附剂;所述内通道(801)的两端分别与一对通风口对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能和太阳能混合发电的公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通道(8)的端部通过挡雨接口(9)与对应的通风口连通,所述挡雨接口(9)为一过渡通道,该过渡通道内设有若干对挡雨板(901),每对挡雨板(901)中其中的一个自所述过渡通道顶部向底部延伸且不与底部接触,另一个自所述过渡通道底部向顶部延伸且不与顶部接触;所述过渡通道底部设有若干雨水排出口,所有雨水排出口通过雨水排出管(902)与公交车本体(1)内设置的储水桶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能和太阳能混合发电的公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公交车本体(1)的车顶上设有光照强度传感器,该光照强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4)连接,控制长方体框架四个侧面上安装的太阳能电池板以长方体框架对应的顶边为旋转轴转动的驱动机构与控制器(4)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能和太阳能混合发电的公交车,其特征在于,四个风力发电组件(3)分别安装在公交车本体(1)车顶的四个角上,所述风力发电组件(3)包括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的风轮,该风轮通过齿轮变速箱与风力发电机转动连接,所述风轮的背风侧安装有尾舵。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意一项所述的风能和太阳能混合发电的公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公交车本体(1)的车身周围设置有若干洒水喷头,所述若干洒水喷头通过增压泵与所述储水桶连通,公交车本体(1)上设置的雨刷器与所述储水桶连通;所述外通道(802)侧壁上的通孔其形状为椭圆体,所述过滤介质(803)为天然或合成纤维、金属丝编织而成的滤布或滤网,所述吸附剂为活性炭。
10.一种风能和太阳能混合发电的公交车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开启公交车,使得公交车处于行驶状态;
步骤B:通过光照强度传感器检测光照的强度信号并用数字输出的方式把信号传递到控制器4中,控制器(4)根据强度信号来确定长方体框架四个侧面上安装的太阳能电池板张开的角度;
步骤C:当雨天需要对公交车本体(1)内部进行通风换气时,人工控制控制器(4),使得长方体框架四个侧面上安装的太阳能电池板保持一定张开角度,通过雨水排出管(902)将挡雨接口(9)内截留的雨水收集进入储水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业大学,未经安徽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5224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太阳能充电装置、系统、控制方法以及车辆
- 下一篇:电动汽车用节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