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仿树纹效果的陶瓷制品及其制备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52269.X | 申请日: | 2017-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885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徐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化县如瓷生活文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3/04 | 分类号: | C04B33/04;C04B33/132;C04B33/13;C04B41/89;C03C8/14 |
代理公司: | 泉州君典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9 | 代理人: | 陈德阳 |
地址: | 3625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仿树纹 效果 陶瓷制品 及其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仿树纹效果的陶瓷制品及其制作工艺。该种仿树纹效果的陶瓷制品,包括陶瓷坯体,还包括设置于陶瓷坯体表面的开裂底釉层和面釉层。本发明提供的仿树纹效果的陶瓷与传统光滑釉面的陶瓷截然不同,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开裂底釉层与面釉层表面形成自然的开裂并露出陶瓷坯体,由于开裂底釉层的厚度厚,使开裂的底釉层具有立体效果,并通过面釉层对瓷器整体的颜色进行调节,可实现仿树皮或其他粗糙的纹理。该种仿树纹效果的陶瓷制品的原料中大量使用了红壤土、粘土、黄金尾矿等低价或者工业废弃物作为陶土原料,具有显著的环保价值,同时有效降低材料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陶瓷制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仿树纹效果的陶瓷制品及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陶瓷制品在我国使用非常广泛,制备陶瓷的技术也是非常成熟。传统的陶瓷表面装饰方法是在陶瓷制品表面上釉,釉层光滑、亮度高,既可使陶瓷制品外观更美,又可以增加其耐受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审美需求也在不断的变化,在釉面上会辅以特殊的纹理进行装饰。
如申请公布号为CN 104130031 A的发明专利公开的一种木纹陶瓷制品,其由内层至表层分别为坯体、底釉层以及面釉层,所述坯体外表面具有木纹纹理,所述木纹纹理延伸至所述面釉层的外表面,并显示在外。该种陶瓷木纹釉通过底釉与面釉的结合反应出木纹的纹理,但陶瓷制品的表面经底釉和面釉覆盖后仍具有平滑、光亮的面层,现有的木纹陶瓷制品只能反应木纹,其效果较为生硬和呆板。
现有的陶瓷制品中无法实现仿树纹的效果,树纹与木纹的不同在于,木纹所表现的是经过加工后的木质纹理,而树纹表所表现的是原生态的质朴的、斑驳的质感,除了在颜色的表现上不同外,更大的区别是树纹的手感粗糙、表面具有裂痕,因此如果能开发出一种仿树纹效果的陶瓷制品不仅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要,还能提供一种全新的陶瓷制品,对推动陶瓷产品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仿树纹效果的陶瓷制品及其制备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仿树纹效果的陶瓷制品,包括陶瓷坯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陶瓷坯体表面的开裂底釉层和面釉层,陶瓷坯体,其重量份如下:红壤土30-40份、粘土20-30份、黄金尾矿10-20份、滑石5-10份、德化紫砂土5-10份、氧化铁5-10份;开裂底釉层,其重量份如下:黄金尾矿20-30份、膨润土20-30份、红壤土10-20份、石英10-20份、粘土5-10份、碳酸钙1-5份、减水剂1-5份、二氧化硅含1-5份;面釉层,其重量份如下:硼玻璃30-40份、石英20-30份、方解石15-20份、云母5-10份、氧化锌1-5份、色料1-5份、吸附剂1-3份。
进一步的,陶瓷坯体的重量份如下:红壤土38份、粘土26份、黄金尾矿13份、滑石7份、德化紫砂土7份、氧化铁9份。
进一步的,开裂底釉层的重量份如下:黄金尾矿28份、膨润土26份、红壤土18份、石英13份、粘土7份、碳酸钙3份、减水剂2份、二氧化硅含3份,开裂底釉层厚度为1.5-2mm。
进一步的,面釉层厚度为0.1-0.5mm。
进一步的,面釉层的重量份如下:硼玻璃38份、石英26份、方解石18份、云母7份、氧化锌5份、色料4份、吸附剂2份。
仿树纹效果的陶瓷制品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制备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仿树纹效果的陶瓷制品,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按陶瓷坯体原料配方进行配比称重,制得陶瓷坯体;
步骤2,按开裂底釉层和面釉层原料配方进行配比称重,原料在球磨机中湿法研磨,制得开裂底釉釉料和面釉釉料;
步骤3,等待陶瓷坯体完全干燥后,在陶瓷坯体表面施开裂底釉釉料;
步骤4,使用热风对裂底釉层表面进行吹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化县如瓷生活文化有限公司,未经德化县如瓷生活文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5226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