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防盗门的静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52824.9 | 申请日: | 2017-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3972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发明(设计)人: | 赵雪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义龙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15/00 | 分类号: | E05B15/00;E05B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2 | 代理人: | 牟炳彦 |
地址: | 321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防盗门 静音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生活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防盗门的静音装置,包括外壳、锁舌、过渡装置、可移动齿条、齿轮、飞轮、发条、复位卡片和弹性卡片。可移动齿条包括支撑柱齿条,复位卡片中部设置有一根旋转轴,其可以围绕旋转轴转动,复位卡片位于齿轮一侧,其包括卡齿片、触发片和搭片;卡齿装置位于旋转轴的右侧,且卡齿片向下倾斜一定的角度,可以插到齿条上,阻止齿条继续移动;触发片呈U型,触发片位于旋转轴左侧,触发片的最底部位于封口段和齿条之间;搭片位于触发片左侧,搭片搭在封口段底部右侧凸起的上表面。本发明使关门的声音变得很小,不会影响到别人的休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活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防盗门的静音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锁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工具,对于用户的私人财产和个人隐私起的一定的保护作用。目前市场上的防盗门,门打开后其内部的锁舌缩入门内,而在将门关闭瞬间,锁芯内部的弹簧快速将锁舌推出,使得锁芯内部的零件快速撞击,使得关门时容易产生较大的噪声,而防盗门门体多用金属材质,进一步将该声音放大;由于该噪声不是门和门框撞击发出,因此即使用户缓慢关门也无法将该声音消除;对于上夜班的人来说,较大的关门噪声会影响邻居休息。
市场上有很多静音门锁,这类门锁将静音部件和门锁进行绑定设计,用户想要使用静音效果只能更换门锁,而原来的锁就无法再用,造成浪费;针对此局限性,有人在导向片内侧安装弹性物体(例如弹簧、缓冲垫片)来缓冲锁舌冲击,达到静音目的,但这类弹性物体由于自身弹性会对锁舌造成推力,影响锁紧效果,不够安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防盗门的静音装置利用齿条带动齿轮转动,由于齿轮和飞轮的圆心在一个轴上,所以齿轮的转动会带动飞轮的转动,由于飞轮的质量较大,转动起来需要一个缓冲的过程,很好的起到了缓冲作用,而在锁舌冲击力变弱时,飞轮由于惯性会继续带动发条转动,并在转动到极限位置时,卡齿片会卡住齿条,不仅使关门的声音变得很小,不会影响到别人的休息,而且不会影响正常锁紧,使用安全,且由于缓冲了作用力,能有效地减弱内部构造的磨损程度,延长门锁的寿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防盗门的静音装置,包括外壳、锁舌、过渡装置、可移动齿条、齿轮、飞轮、发条、复位卡片和弹性卡片;所述的外壳呈翻转九十度的半封口“U”形,该“U”形外壳自上而下分为上段、中段、封口段和下段,所述的封口段位于上段的左侧下方,封口段的底面光滑,且封口段的底部右侧设置有一个突出部分,所述的下段的左侧上方有一个突出部分。
所述锁舌的上表面与封口段的下表面接触,使得当锁舌移动到触发片时,使触发片向上移动,由于旋转轴的存在,卡齿片会向下转动,阻止可移动齿条继续移动。
所述可移动齿条位于上段和下之间,可移动齿条的左侧与锁舌接触,可移动齿条包括支撑柱和齿条;所述的支撑柱成长方体,位于可移动齿条的左侧,支撑柱竖直放置在下段的上表面,且支撑柱的底面光滑;所述的齿条具有弹性,齿条的一端固定在支撑柱的上端,齿条另一端从齿轮所在的轴上绕过。
所述的过渡装置位于下段的上表面,过渡装置包括支撑杆和滚轮;所述的支撑杆竖直放置,支撑杆有一定的硬度;所述的滚轮设置在支撑杆上部,且滚轮位于齿轮正下方,该滚轮顶部抵压在齿条上,使得齿条可以在滚轮上移动。
所述的齿轮固定在上段和下段之间,齿轮与可移动齿条啮合。
所述的飞轮设置在上段与下段之间,且飞轮的圆心与齿轮的圆心在同一轴上,飞轮与齿轮固定连接,由于飞轮的质量很大,飞轮的转动会缓冲一部分冲击力。
所述的发条设置在上段与下段之间,且发条的圆心与齿轮的圆心在同一轴上,发条与齿轮所在的轴连接,当锁舌向左移动时,发条可以提供力使得装置恢复到原始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义龙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武义龙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528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