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锅炉用余热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52893.X | 申请日: | 2017-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206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凌霞;刘红军;胡西芹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普瑞普勒传热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15/02 | 分类号: | F23J15/02;F23J15/06;F28D1/053;B01D45/16 |
代理公司: | 合肥顺超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120 | 代理人: | 周发军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板 通气杆 进气口 余热回收系统 余热回收装置 除尘装置 转动装置 锅炉 排气口 真空泵 余热回收技术 废气管道 固定相接 上侧外壁 上下对称 下侧外壁 转动连接 进水口 排气扇 排汽口 排水口 有效地 法兰 蒸汽 能源 | ||
本发明涉及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锅炉用余热回收系统,包括废气管道、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余热回收装置,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箱体、真空泵、通气杆、转动装置;箱体的下侧外壁上设有进气口和排水口,进气口通过法兰与除尘装置相连接,箱体的上侧外壁上设有排气口、蒸汽排汽口和进水口,箱体内上下对称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真空泵固定安装在第一隔板的上方,通气杆转动连接在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通气杆的一端与排气口相接,另一端与转动装置固定相接,通气杆的上方设有排气扇;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锅炉产生的气体没有得到合理利用,造成能源浪费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锅炉用余热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余热是指受历史、技术、理念等因素的局限性,在已投运的工业企业耗能装置中,原始设计未被合理利用的显热和潜热。它包括高温废气余热、冷却介质余热、废汽废水余热、高温产品和炉渣余热、化学反应余热、可燃废气废液和废料余热等。根据调查,各行业的余热总资源约占其燃料消耗总量的17%~67%,可回收利用的余热资源约为余热总资源的60%。在布料领域、机械加工领域存在有烘干、浸染、除锈等各个工序,在这些工序中需要补水或者高温气体进行干燥,在该领域中还会存在锅炉等热源,而现有的热源所产生的气体均直接进行简单的处理后排放,造成了大量的能量的浪费,导致企业的生产成本较高,无法响应节能减排的号召,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不利。
如中国专利号CN10637003 A,公告日期为2017年02月01日公开的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废气余热回收系统,包括废气管道、与废气管道连通的换热组件、旋风除尘器和排烟管,所述的换热组件包括换热壳体、内壳体、废气流通腔、呈双螺旋盘绕设置在换热壳体和内壳体之间的水换热套管和空气换热套管,所述的换热壳体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有下端盖和上端盖,所述的下端盖上设置有与废气管道连通的进气口,上端盖上设置有与旋风除尘器连通的出气口。本发明其通过水换热套管和空气换热套管的双螺旋结构设计,并且结合S型的气流通道,能够充分的进行换热,吸收废气中的热量,从而进行再次利用。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锅炉用余热回收系统,用于解决锅炉产生的气体没有得到合理利用,造成能源浪费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锅炉用余热回收系统,包括废气管道、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余热回收装置,所述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箱体、真空泵、通气杆、转动装置;所述箱体的下侧外壁上设有进气口和排水口,所述进气口通过法兰与除尘装置相连接,所述箱体的上侧外壁上设有排气口、蒸汽排汽口和进水口,所述箱体内上下对称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真空泵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隔板的上方。
所述通气杆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之间,所述通气杆的一端与排气口相接,另一端与转动装置固定相接,所述通气杆的上方设有排气扇;所述通气杆由主通气杆、支杆和阻挡块组成,所述支杆安装在所述主通气杆的外壁上,且与主通气杆相通,所述阻挡块固定安装在所述主通气杆的内部;所述支杆的数量大于1,所述支杆在所述主通气杆外壁上自上而下呈螺旋分布,所述支杆的形状为波纹型。
优选的,所述转动装置位于第二隔板的下方,所述转动装置包括扇叶和转动杆,所述扇叶固定连接在所述转动杆上,所述转动杆的上方外壁上均匀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通气杆相通。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外壁上包裹有保温材料。优选的,所述蒸汽排汽口连接有蒸汽设备或冷凝管。优选的,所述进水口和排水口均设有水阀。有益效果。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普瑞普勒传热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普瑞普勒传热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5289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