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容量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及其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53018.3 | 申请日: | 2017-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237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1 |
发明(设计)人: | 徐世国;张文艳;栗志涛;唐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格林美(无锡)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50;H01M4/52;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42222 | 代理人: | 俞琳娟 |
地址: | 21414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容量 二次 电池 正极 活性 物质 及其 前驱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高容量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 小粒径前驱体制备
将镍钴锰盐的水溶液、碱金属氢氧化物的水溶液和铵离子供给体进行混合,pH保持在11~13范围内,温度为30~80℃,停留时间为t1,进行恒温反应,然后,将反应完的浆料进行陈化,陈化时间为t2,陈化温度为10~60℃,生成小粒径氢氧化镍钴锰前驱体;
步骤二. 大粒径前驱体制备
将镍钴锰盐的水溶液、碱金属氢氧化物的水溶液和铵离子供给体进行混合,pH保持在10~12范围内,温度为30~80℃,停留时间为T1,并且T1>t1,进行恒温反应,然后,将反应完的浆料进行陈化,陈化时间为T2,并且T2>t2,陈化温度为10~60℃,生成大粒径氢氧化镍钴锰前驱体;
步骤三. 共混烧结
将所述小粒径氢氧化镍钴锰前驱体和所述大粒径氢氧化镍钴锰前驱体与锂盐干法固体混合,在空气气氛或空气和氧气的混合气氛中以一定速率升温烧结,并且在800~940℃下保温一段时间,得到正极活性物质LiaNixCoyMn1-x-yO2,通式中1.00≤a≤1.06、0.50≤x≤0.60,0.20≤y≤0.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容量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骤一中,所述镍钴锰盐为硫酸盐、硝酸盐、盐酸盐、草酸盐中的至少一种,
在所述镍钴锰盐中,Ni,Co,Mn的摩尔比为55±0.5:25±0.3:20±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容量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骤一中,所述碱金属氢氧化物水溶液为NaOH水溶液和KOH水溶液中的任意一种,浓度为600~1400g/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容量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骤一中,所述铵离子供给体为氨水、硫酸铵盐水溶液和硝酸铵盐水溶液中的任意一种,浓度为35~350g/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容量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骤一中,t1=1~25h,t2=0.5~5h,陈化温度为30~5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容量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小粒径氢氧化镍钴锰前驱体的中位粒径D50=4~7um,
所述大粒径氢氧化镍钴锰前驱体的中位粒径D50=13~16u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容量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骤三种,采用的锂盐为氢氧化锂、碳酸锂、氧化锂中的任意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容量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骤三中,升温速率为1.0~3.0℃/min,保温温度为840~920℃,保温时间为6~20h。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容量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骤三中,所述空气和氧气的混合气氛中氧气浓度为20~40%。
10.一种氢氧化镍钴锰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镍钴锰盐的水溶液、碱金属氢氧化物的水溶液和铵离子供给体进行混合,pH保持在10~13范围内,温度为30~80℃,停留时间为1~25h,进行恒温反应,然后,将反应完的浆料进行陈化,陈化时间为0.5~5h,陈化温度为10~60℃,生成氢氧化镍钴锰前驱体NixCoyMn1-x-yOOH,
其中,0.50≤x≤0.60,0.20≤y≤0.30,
所述氢氧化镍钴锰前驱体的振实密度≥2.0g/cm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格林美(无锡)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格林美(无锡)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5301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