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定频空调器的缺氟保护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53531.2 | 申请日: | 2017-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546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颜景旭;应必业;袁双全;杨勇;刘恒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38 | 分类号: | F24F11/38;F24F11/6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联创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4 | 代理人: | 刘亚竹;郭峰 |
地址: | 31519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调器 保护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定频空调器的缺氟保护控制方法,制冷模式下开机,检测蒸发器中部盘管初始温度T0;压缩机连续运行第一额定时间,检测蒸发器中部盘管实时温度T1;将T0‑T1与第一额定温度△T1比较,若T0‑T1>△T1,退出缺氟保护检测;若T0‑T1≤△T1,压缩机连续运行第二额定时间,检测蒸发器中部盘管实时温度T1’和空调器室内机进风口处实时温度T2;将T0‑T1’与第二额定温度△T2比较,若T0‑T1’>△T2,退出缺氟保护检测;若T0‑T1’≤△T2,将T2‑T1’与第三额定温度△T3比较,若T2‑T1’>△T3,退出缺氟保护检测;若T2‑T1’≤△T3,进入缺氟保护。该方法解决空调器制冷模式下缺氟运行导致压缩机损坏的问题,确保空调在未缺氟或缺氟量很少的情况下不出现误保护,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定频空调器的缺氟保护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的制冷剂主要是含氟化合物,且具有容易蒸发且容易液化的特性,蒸发时吸收热量,液化时释放热量,空调正是利用这种特性而实现对能量的传递,以达到制冷、制热的目的,然而缺氟也是空调使用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故障,空调缺氟后若继续长时间运行,不但制冷、制热效果差、浪费电能、而且会造成压缩机过热,而长时间过热不仅会降低电机绝缘性能和可靠性,缩短电机寿命,而且还会降低润滑油的润滑能力,甚至引起润滑油碳化和酸解,严重时还会损坏压缩机,影响空调整机的寿命。因此对于空调进行缺氟检测非常重要。
在现有技术中,空调缺氟保护的方法和装置有很多种,每一种保护的方法里都包含一个核心评判参数,例如内管温、功率、电流、排气温度、流量等,这些方法都很简单易行,可以很好地起到保护压缩机的作用。但在实际过程中,由于缺氟保护方法或者参数设置存在偏差等原因,经常使得空调在未缺氟或缺氟量很少的情况下进行缺氟保护,从而产生了空调的误保护情况的发生,不仅影响了用户的正常使用,而且容易误导用户对空调进行不必要的维护,增加用户的维护支出;同时现有技术中,空调在缺氟保护后缺乏有效的提醒功能,不能有效地建立起用户-空调-厂商售后之间的联系,使得用户在被动发现空调压缩机停机后,对空调进行维修处理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申请号为200910097291.X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空调缺氟的检测及保护方法,压缩机在不缺氟状态下运行,设定其内盘管温度值与环境温度值的差值的绝对值至少为ΔT↓[0];选择制冷或制热模式;压缩机开机运行一段时间后,测得内盘管温度值与环境温度值,并将上述的两个值的差值的绝对值ΔT↓[1]与ΔT↓[0]相比较,如果ΔT↓[1]大于或等于ΔT↓[0],则判断空调不缺氟;如果ΔT↓[1]小于ΔT↓[0],则判断空调缺氟,空调报警;压缩机继续运行一段时间后,再次测得内盘管温度值与环境温度值,并将上述的两个值的差值的绝对值ΔT↓[2]与ΔT↓[0]相比较,如果ΔT↓[2]大于或等于ΔT↓[0],则判断空调不缺氟,报警解除;如果ΔT↓[2]小于ΔT↓[0],则判断空调缺氟,停止运行。该申请中的方法由于未对内盘管自身的情况进行检测并判断,同时其中的判断过程仅在单一时间点上进行,未能在连续的一段时间内连续地执行同一个判断过程,故其判断结果容易受到某单个时间点上的偶然因素影响而产生误判,使得空调在未缺氟或缺氟量很少的情况下进行缺氟保护,从而产生了空调的误保护情况的发生;另外本申请中空调的报警过程,虽然对用户有一定的提醒效果,但并不能有效地建立起用户-空调-厂商售后之间的联系,使得用户在被动发现空调压缩机停机后,对空调进行维修处理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535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