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区式红外探测器及分区式红外探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53762.3 | 申请日: | 2017-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78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黄伟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通感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8/20 | 分类号: | G01V8/2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瑞方达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44314 | 代理人: | 林俭良,高瑞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红***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区 红外探测器 红外 探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探测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区式红外探测器及分区式红外探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探测器领域常采用单元热电堆红外传感器来监控指定区域范围的活动人体,但是红外信号通常比较弱,若人体距离传感器较远,对传感器产生的响应电压变化很小,难于判断人体是否在探测范围内,因此这种探测器的探测范围有限,仅有2~3米的距离。虽然可以使用透镜来增大探测距离,但使用透镜的同时会使得探测角度变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红外探测器的探测范围小的缺陷,提供一种分区式红外探测器及分区式红外探测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分区式红外探测器,包括:
红外检测装置;
电子分区装置,设于红外检测装置靠近红外探测区域的一侧,且该电子分区装置包括多个供红外线通过的分区窗口;以及
控制装置,控制每个分区窗口开启或关闭,以供红外线穿过到达红外检测装置或阻断红外线到达红外检测装置。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分区式红外探测器中,红外检测装置为一个红外传感器;
多个分区窗口成阵列设置在红外传感器的一侧。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分区式红外探测器中,红外检测装置与电子分区装置为一体结构,电子分区装置设于红外检测装置靠近红外探测区域的表面上。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分区式红外探测器中,红外检测装置与电子分区装置为分体结构,电子分区装置与红外检测装置间隔开。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分区式红外探测器中,红外检测装置接收从开启的分区窗口传入的红外线,并感应生成该分区窗口对应的红外感应信号。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分区式红外探测器中,控制装置包括:
开关单元,用于通过电信号控制每个分区窗口的开启或关闭;以及
处理单元,用于从红外检测装置接收红外感应信号,并基于红外感应信号判断红外探测区域是否有人。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分区式红外探测器中,
开关单元周期性地变换分区窗口的开启排布;
处理单元分别接收同一开启排布的分区窗口在不同时刻的红外感应信号,并通过分析感应信号的变化来判断红外探测区域是否有人。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分区式红外探测方法,包括:
采用包括多个分区窗口的电子分区装置对红外探测区域进行视场分区;
控制每个分区窗口开启或关闭,以供红外线穿过或阻断红外线穿过;
接收从开启的分区窗口传入的红外线,并感应生成该分区窗口对应的红外感应信号;以及
基于红外感应信号判断红外探测区域是否有人。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分区式红外探测方法中,控制每个分区窗口开启或关闭包括:通过电信号控制每个分区窗口开启或关闭。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分区式红外探测方法中,
控制每个分区窗口开启或关闭包括:周期性地变换分区窗口的开启排布;基于红外感应信号判断红外探测区域是否有人包括:接收同一开启排布的分区窗口在两个不同时刻的红外感应信号,并通过对比这两个时刻的红外感应信号来判断红外探测区域是否有人。
实施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分区式红外探测器和方法实现了人体存在式感应,且灵敏度高,响应时间短,一般在100mS以内;探测精度高,错判率和漏判率均较低;探测距离大,可以达到5m以上。另,在此基础上,因分区窗口均可独立控制开启或关闭,由此可在指定区域进行小范围探测,不仅能探测到是否有人,还能探测到人体具体分布在哪个区域。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示出了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分区式红外探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红外检测装置与电子分区装置为分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红外检测装置与电子分区装置为一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分区式红外探测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通感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通感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537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