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马玲薯糖醋饮料的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54164.8 | 申请日: | 2017-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361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先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先强 |
主分类号: | A23L2/38 | 分类号: | A23L2/38;A23L2/84;C12J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6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酵 砂糖 醋饮料 灭菌 白糖 熟化 薯糖 食品加工技术领域 捣碎 测试酸度 醋酸菌种 发酵后期 接种发酵 静置发酵 饮料原料 再次加热 装瓶密封 成糊状 后压盖 糊状液 混合液 混入 去皮 山犁 酸钾 洗净 制作 溶解 取出 新鲜 | ||
一种马玲薯糖醋饮料的制作方法,食品加工技术领域,解决马玲薯作为饮料原料的问题,其特征是按下面的步骤:一、所用的原料:马玲薯40~50份、白糖20~30份、砂糖15~20份、水300份;二、熟化:将新鲜马玲薯洗净去皮熟化捣碎成糊状液;三、接种发酵:糊状液自然冷却降温后接入占原料总重量0.5%~0.8%醋酸菌种;用灭菌棍搅拌均匀后压盖静置发酵,保持发酵温度17℃~30℃;发酵时间4~5日;四、发酵后期每隔一天用PH试纸测试酸度,PH达到小于6或等6时可停止发酵;五、取出发酵得的混合液加入白糖、砂糖并再次加热至100℃溶解并灭菌;七、降温至常温后混入山犁酸钾0.2~0.3g/kg,调混均匀后装瓶密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土豆为主要原料的饮料制作方法,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马铃薯(学名:Solanum tuberosum),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马铃薯又称地蛋、土豆 、洋山芋等,茄科植物的块茎。与小麦、稻谷、玉米、高粱并成为世界五大作物。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 马铃薯主要生产国有中国、俄罗斯、印度、乌克兰、美国等。中国是世界马铃薯总产最多的国家。2015年,中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进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马铃薯将成稻米、小麦 、玉米外的又一主粮。2016年2月23日,农业部发布《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将马铃薯作为主粮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
“ 马铃薯”因酷似马 铃铛而得名,此称呼最早见于康熙年间的《松溪县志食货》。中国东北、河北称 土豆,华北称山药蛋,西北和两湖地区称洋芋,江浙一带称洋番芋或洋山芋, 广东称之为 薯仔,粤东一带称荷兰薯,闽东地区则称之为番仔薯,在鄂西北一带被称为“土豆”。
马铃薯的英语名potato来自西班牙语patata。据西班牙皇家学院称,此西班牙词汇由泰依诺语batata(红薯)和克丘亚语papa(马铃薯)混合而来的[6]。在拉丁美洲,“马铃薯”的西班牙语用papa一词。
马铃薯收获以后,放到适宜发芽的环境中而长时间不能发芽,属于生理性自然休眠,是一种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块茎休眠始于匍匐茎尖端停止极性生长和块茎开始膨大的时刻。休眠期的长短关系到块茎的贮藏性,关系到播种后能否及时出苗,因而关系到产量的高低。马铃薯休眠期的长短受贮藏温度影响很大,在26摄氏度左右的条件下,因品种的不同,休眠期从1个月左右至3个月以上不等。在温度为0-4摄氏度的条件下,马铃薯可长期保持休眠。马铃薯的休眠过程,受酶的活动方向决定,与环境条件密切关联。
马铃薯的生长从块茎上的芽萌发开始,块茎只有解除了休眠,才有芽和苗的明显生长。从芽萌生至出苗是发芽期,进行主茎第一段的生长。发芽期生长的中心在芽的伸长、发根和形成匍匐茎,营养和水分主要靠种薯,按茎叶和根的顺序供给。生长的速度和好坏,受制于种薯和发芽需要的环境条件。生长所占时间就因品种休眠特性、栽培季节和技术措施不同而长短不一,从1个月到几个月不等。
马铃薯块茎含有大量的淀粉。淀粉是食用马铃薯的主要能量来源。-一般早熟种马铃薯含有11%~14%的淀粉,中晚熟种含有14%~20%的淀粉,高淀粉品种的块茎可达25%以上。块茎还含有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等。
马铃薯蛋白质营养价值高。马铃薯块茎含有2%左右的蛋白质,薯干中蛋白质含量为8%~9%。据研究,马铃薯的蛋白质营养价值很高,其品质相当于鸡蛋的蛋白质,容易消化、吸收,优于其他作物的蛋白质。而且马铃薯的蛋白质含有18种氨基酸,包括人体不能合成的各种必需氨基酸。高度评价马铃薯的营养价值,是与其块茎含有高品位的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的赖氨酸、色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蛋氨酸的存在是分不开的。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先强,未经李先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541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柚子汁饮料及其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功能性饮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