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表层海水中多环芳烃的遥感监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54336.1 | 申请日: | 2017-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4498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周斌;胡小萌;潘玉良;陈赵娣;于之锋;雷惠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94 | 分类号: | G01N21/94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杜军 |
地址: | 311121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表层 海水 中多环 芳烃 遥感 监测 方法 | ||
1.一种表层海水中多环芳烃的遥感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待监测河口海湾区域提取水色参数CDOM浓度的实测数据、表层海水中PAHs浓度的实测数据;同时获取表层水体遥感反射率Rrs的实测数据;
所述的CDOM吸收系数aCDOM(λ),单位为m-1,见公式(1):
其中D(λ)为CDOM吸光度;
步骤(1)所述的表层水体遥感反射率Rrs由公式(2)计算所得;
其中Lsw为海水表面辐亮度,Lsky为天空漫散射光,Lp为标准灰板反射信号,ρp为标准板的反射率,r为菲涅尔反射率;
步骤(2)、根据地球静止海洋水色成像仪GOCI,获取GOCI同步L1B遥感数据;使用ENVI软件中的FLAASH模块对GOCI L1B数据进行FLAASH大气校正;
步骤(3)、根据实测PAHs浓度含量和CDOM浓度定量关系进行定量分析,构建CDOM定量表征表层水体中PAHs浓度的算法模型,根据GOCI波段设置以及经验,选用443nm处吸收系数表示CDOM浓度:
步骤(4)、根据Rrs的实测数据,以及CDOM浓度的实测数据,建立CDOM浓度估算模型,见公式(4):
443nm处CDOM吸收系数aCDOM(443)=a(443)-aw(443)-ap(443)(4);
①水体总吸收系数
其中悬浮颗粒后向散射系数
参数
水面以下遥感反射率rrs=Rrs/(0.52+1.7Rrs) (8)
水面以上遥感反射率Rrs通过公式(2)所得;
555nm处悬浮颗粒后向散射系数
555nm处水体总吸收系数a(555),公式如下:
其中aw(555)表示555nm纯水吸收系数;
参数
443、555nm处纯水后向散射系数bbw(443)、bbw(555)为固定值;
443nm处参数
555nm处参数
②443nm处纯水吸收系数aw(443),为固定值;
③443nm处浮游植物和非藻类颗粒物的吸收系数之和:
ap(443)=J1bbp(555)J2 J1=0.63,J2=0.88 (14)
步骤(5)、根据步骤(4)CDOM浓度估算模型使用MATLAB实现CDOM浓度估算,结合步骤(2)大气校正得到的Rrs数据,从而获取GOCI的CDOM遥感产品;
步骤(6)、根据步骤(3)CDOM定量表征PAHs浓度的算法模型,结合步骤(5)GOCI的CDOM遥感产品,从而获得GOCI的PAHs浓度分布情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表层海水中多环芳烃的遥感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PAHs浓度为US EPA选定的多环芳烃中16种优先控制物质总浓度,16种多环芳烃分别为萘(Nap)、苊烯(Acy)、二氢苊(Ace)、芴(Flu)、菲(Phe)、蒽(Ant)、荧蒽(Flua)、芘(Pyr)、苯并[a]蒽(BaA)、(Chr)、苯并[b]荧蒽(BbF)、苯并[k]荧蒽(BkF)、苯并[a]芘(BaP)、茚并[1,2,3-cd]芘(InP)、二苯并[a,h]蒽(DbA)、苯并[g,h,i]苝(BgP)。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表层海水中多环芳烃的遥感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GOCI遥感数据与CDOM浓度、PAHs浓度、Rrs为同步数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表层海水中多环芳烃的遥感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GOCI同步遥感数据的大气校正,具体如下:
所述的使用ENVI软件中的FLAASH模块实现GOCI L1B数据的FLAASH大气校正,具体如下:
第一步,在ENVI中输入BIL或者是BIP格式的GOCIL1B数据;
第二步,打开FLAASH模块,输入GOCI传感器各个波段的中心波长和半峰全宽参数;
第三步,继续输入大气参数,包括大气能见度和气溶胶类型;
第四步,根据GOCI的光谱响应函数制作光谱响应函数光谱库文件;
第五步,输入光谱响应函数光谱库文件,运行FLAASH模块,制作生成遥感反射率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师范大学,未经杭州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5433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针对黄曲霉毒素的纳米抗体
- 下一篇:抗BTLA蛋白单克隆抗体及其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