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载免手持无线对讲通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54745.1 | 申请日: | 2017-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479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苏贻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贻新 |
主分类号: | H04Q5/24 | 分类号: | H04Q5/24;H04W4/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63000 黑龙江省大庆市***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手持 无线 对讲 通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载对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免手持无线对讲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语音对讲是一种常用的语音通信手段,现有的语音对讲方式主要有对讲机通话和手机通话两种。对讲机直接通过对讲机设备之间发射和接收信号来实现语音的传输,通话过程不需要电信运营商网络且不产生费用;手机通话则是通过运营商网络的语音通道来进行语音的实时传输,这种通信方式不但要依赖移动通信网络,而且需要根据通话时长进行计费,通话成本较高。
车载对讲机是对讲机的一个重要类别,是车队中各车辆之间进行通信的有效工具。因此广泛应用在交通运输、社会服务业、救灾抢险、森林防火、应急通信、野外自驾探险等多种应用场合,是一种重要的无线通信工具。
现有的车载对讲机的结构与普通的手持对讲机的结构基本相同(唯一的区别在于,现有的车载对讲机利用汽车上的直流供电插口,即点烟器电源进行供电)。这种车载对讲机的缺陷在于:
1、这种对讲机仍为手持式结构,使用者需要手持对讲和进行功能切换,对于驾驶员来说,一边驾驶车辆一边使用手持设备会分散注意力,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2、这种对讲机为一体式结构,手持设备内含有主控芯片、信号发射电路、信号接收电路、麦克风、扬声器、调制电路和信令处理模块等全部机械结构和电气结构,因此体积较大,放在汽车内的仪表台上显得很突兀,严重影响车辆内的美观,同时,由于体积较大,此类设备手持时也非常不便;
3、用于给车载对讲机供电的电源线会对对讲机的本体造成束缚,影响车载对讲机的使用灵活性,同时,电源线的存在也会严重影响车内的整洁度和美观;
4、受硬件设备所限,这种对讲机的扬声器的放音效果较差,尤其是在噪音较大的使用环境中,收听者难以听清甚至听错对讲的内容,从而严重影响沟通的有效性和沟通效率;
5、这种车载对讲机没有存储功能,不能对通话内容进行存储。
因此,有必要发明一种新型的车载对讲机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载免手持无线对讲通信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载免手持无线对讲通信方法,内容包括:通过设置在单台对讲设备内无线对讲电路以及不同对讲设备之间的无线通信实现无线对讲,所述的对讲设备上设置有麦克风、扬声器、控制按键以及无线对讲通信模块,通过麦克风实现音频输入,通过扬声器实现音频输出,通过控制按键进行必要的通信控制,通过无线对讲通信模块实现不同对讲设备之间的无线对讲功能。
将所述的对讲设备分成遥控器和主机两部分,遥控器与主机之间通过无线传输方式进行数据连接,主机隐藏在汽车结构的内部,将所述的麦克风和控制按键设置在遥控器上,遥控器通过自带电池供电,将所述的无线对讲通信模块设置在主机内,通过车载电源为主机供电。
优选地,通过蓝牙技术实现遥控器与主机之间的数据连接。
优选地,采用车载音响作为对讲设备中的扬声器,通过蓝牙或导线来实现主机与车载音响之间的数据连接。
优选地,在所述的主机内设置数据存储单元,用于存储通话内容。
优选地,在所述的主机上设置通讯接口,通过该通讯接口将主机与行车电脑连接以实现数据交换。
优选地,通过所述的通讯接口将主机与GPS设备、行车记录仪或导航仪连接以进行数据交换和存储。
优选地,作为替代方案,遥控器上不设置麦克风,而是使用汽车蓝牙免提系统中自带的麦克风。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最突出的优点在于:本发明采用免手持设计,驾驶员在驾车时无需持续地手持对讲设备,避免了手持动作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也避免了单手把持方向盘,从而有效保证了行车安全。具体而言,本发明将对讲设备分成主机和遥控器两部分,使用时,将主机安装在仪表台的台面以下、汽车自带的储物盒内或者内置在GPS设备等其他设备中,使用时可将遥控器通过遥控器支架安放在仪表台上触手可及的位置,驾驶员只需点击一次遥控器上的功能键便可实现功能切换,而不必一直保持手持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贻新,未经苏贻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547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