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械式高灵敏度温度感应开关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55305.8 | 申请日: | 2017-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955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郑劝文;周善智;苏冠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佐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7/04 | 分类号: | H01H37/04;H01H37/34;H01H37/52;H01H37/64;H01H37/7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44242 | 代理人: | 任哲夫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械式 灵敏度 温度 感应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温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温度感应开关及感应方法,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机械式高灵敏度温度感应开关及感应方法。
背景技术
温度感应开关又称温控开关,也称为温控器或温度控制器,是一种控制温度的智能或非智能开关,可用于各类家用电器、机电设备等温度控制场合,并能按照用户设定的数值进行温度调节以达到适合的温度,对于家用电器来讲,温度感应开关除了可以起到调节温度的功能,同时还具有节省能源的作用,符合现代社会所提倡的绿色家电的理念。
温度感应开关具体是指根据工作环境的温度变化在开关内发生物理形变,从而产生某些特殊效应,发生导通或断开动作的自动控制元件,按照控制方法一般可分为机械式和电子式,其中机械式温度感应开关包括蒸汽压力式温控开关、液体膨胀式温控开关、气体吸附式温控开关和金属膨胀式温控开关,电子式温度感应开关包括电阻式温控开关和热电偶式温控开关。其中金属膨胀式温控开关是根据物体热胀冷缩原理,利用不同物体热胀冷缩程度不同,采用不同物质的双金属片,在变化的温度下由于涨缩程度不一样而使双金属片弯曲,碰触到触点或开关使设定的电路开始工作。
目前市面上传统机械式温度感应开关存在感应开关感应灵敏性不足、结构复杂、难以组装等问题,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3383903A公开的一种温敏开关,其包括内壳、外壳、接线端子、双金属片、推杆以及金属弹片,内壳设置于外壳内部,且高度小于外壳的高度,双金属片设置于内壳内,其表面难以与电热器件接触,使得感应开关灵敏性不足。另外,电源输入端接线端子的连接部叠压于金属弹片端部至上,其重叠部分通过铆钉固定于内壳的上端,这需要在内壳上开设铆钉孔,加大了组装难度的同时,还容易从铆钉孔向内渗入水等导体,使得开关绝缘性能差。对于电压高、电流和功率大以及功率密度高的发热体,升温速率可达每秒几十度以上,传统的温度感应开关由于灵敏性不足对温度反应比较迟缓,无法及时有效地切断电路阻止电热元件继续加热,导致产生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传统温度感应开关灵敏度不佳,导体易接近发热体、绝缘性差,易存在安全隐患,结构复杂、难以组装,从而提出一种高灵敏度、高绝缘性、安全、结构简单、易于成型制作的机械式高灵敏度温度感应开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一种机械式高灵敏度温度感应开关,其包括:
可相互扣合的绝缘上壳体、绝缘下壳体,所述绝缘上壳体与绝缘下壳体之间形成容置腔;
辅助热感应片,设置于所述绝缘上壳体外表面;
双金属片,设置于所述绝缘上壳体内表面侧,其与所述辅助热感应片相接触,所述辅助热感应片具有可使双金属片外露、直接与加热元件接触的镂空位;
绝缘推动杆,其一端朝向所述双金属片设置并与双金属片之间具有空隙;
金属回弹片,设置于所述绝缘推动杆另一端,且与所述绝缘推动杆接触;
电源输入端子,连接于所述金属回弹片的一端,所述金属回弹片另一端设置有活动金属接触件;
固定金属接触件,与所述活动金属接触件相对应设置,可与所述活动金属接触件连接或断开,所述固定金属接触件连接有电源输出端子。
作为优选,所述容置腔内还设置有绝缘支架,所述固定金属接触件连接于所述绝缘支架进而使所述电源输出端子连接于所述绝缘支架,所述电源输入端子连接于所述绝缘支架,进而使所述金属回弹片连接于所述绝缘支架。
作为优选,所述绝缘推动杆垂直于所述双金属片和金属回弹片平面设置,且所述绝缘推动杆设置于所述双金属片、金属回弹片中部。
作为优选,所述绝缘上壳体内表面开设有用于放置双金属片的容置槽。
作为优选,所述电源输入端子、电源输出端子均一端设置于容置腔内,另一端伸出所述容置腔外部。
作为优选,所述双金属片为圆形,相应地,所述镂空位为圆形通孔。
作为优选,所述辅助热感应片的材质为高导热系数的金属材料。
作为优选,所述辅助热感应片压合或胶粘于所述绝缘上壳体表面。
作为优选,所述金属回弹片为带电体,所述金属回弹片与所述双金属片通过绝缘推动杆连接,使所述双金属片与所述金属回弹片实现电隔离。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佐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佐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553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