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湿热瘀阻型肝细胞性黄疸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355338.2 申请日: 2017-05-19
公开(公告)号: CN107115386A 公开(公告)日: 2017-09-01
发明(设计)人: 陈新瑜;刘华宝;文洪宇 申请(专利权)人: 重庆市中医院
主分类号: A61K36/708 分类号: A61K36/708;A61P1/16
代理公司: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0211 代理人: 邹晓艳
地址: 400021 *** 国省代码: 重庆;8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治疗 湿热 瘀阻型 肝细胞 黄疸 中药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湿热瘀阻型肝细胞性黄疸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黄疸亦称“黄瘅”,是感受湿热疫毒,肝胆气机受阻,疏泄失常,胆汁外溢,以身黄、目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证。与现代医学中的黄疸含义基本相同,包括现代医学中的阻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以及凡是引起血中胆红素异常升高的疾病。一般而言,若能正确鉴别诊断并及时治疗,多数黄疸能在1个月内逐渐消退。临床上,凡黄疸反复或持续出现超过半年以上者则称为难治性黄疸(或顽固性黄疸),其发病原理、病理变化、临床经过和转归各不相同,病机复杂,治疗棘手。此类患者因血中胆红素长期升高,肝脏负担过重,发生肝硬化的机率比常人高30~50倍,因此消退黄疸是控制病情、改善预后的关键。黄疸作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纵观目前研究进展,运用治疗黄疸方剂治疗黄疸,中药优于西药,疗效显著,优势突出。

中医对黄疸的认识由来已久,《内经》就有“溺黄赤,安卧者,黄疸”。《伤寒杂病论》把黄疸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五种。《圣济总录》分为九疸三十六黄。《卫生宝鉴》中将黄疸概括为阴黄、阳黄两大类。中医认为产生黄疸的原因为外感湿热疫毒,内伤饮食、脾胃虚弱、劳倦、病后续发等。病机为:肝胆气机受阻,疏泄失常,胆汁外溢,发为黄疸。《金匮要略·黄疸病篇》指出“黄家所得,从湿得之”,仲景强调湿在黄疸发病中的首要地位,将黄疸分为湿热黄疸,燥热黄疸,瘀血黄疸,燥瘀黄疸,虚寒黄疸等。黄疸的主要病位在肝、胆、脾、胃。多由脾胃涉及肝胆。《景岳全书·黄疸》:“阳黄证多以脾湿不流,郁热所致……”。“胆伤则胆气败,而胆液泄,故为此证”初步认识了黄疸的发生与胆液外泄有关。明末吴又可在《瘟疫论·发黄》中论述了“疫邪转里,移热下焦,小便不利,邪无输泄,经气郁滞,其传为疸……”对黄疸的传染性己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诸病黄家,但利小便”,创立“利湿退黄”大法,之后历代医家针对黄疸的治疗各有发挥。湿邪是黄疸的最主要的病邪,无论阳黄,阴黄的发生均有湿邪内蕴,祛邪首先必须祛除湿邪。湿为阴邪,其性粘腻重浊,亦趋下焦,同时湿邪可致热郁于里,湿蒸热郁为黄疸发生的主要病理因素。湿邪可从小便分利,热邪同样可循路而出。因此利湿清热,疏利肝胆成为退黄的关键所在。

现代临床研究:正如关幼波先生所说:“黄疸一病,病在百脉。”并总结出了“治黄必行血,血行黄易退;治黄需解毒,毒解黄易除;治黄要治痰,痰化黄易却”的临床经验从临床实际来看,此病患者多有血瘀证候存在,古代医家对黄疸论述中所谓“瘀热发黄”、“瘀血发黄”也都说明黄疸是血分受病。根据黄疸发生的这一病机,瘀热毒邪也是其突出特点之一,因此,现代医家多主张采用凉血,化瘀,解毒等法治疗黄疸。

现代实验研究:既是血分受病,治黄必须从治血入手,亦即在清热利湿(或温化寒湿)的同时,重视用活血化瘀之品,以起到凉血活血、养血活血、温通血脉的功效。从瘀论治难治性黄疸的方法,是以名老中医关幼波先生提出的“治黄必治血,血行黄易却”的理论为指导的。临床实践证明,应用活血祛瘀药物后,能促使黄疸消退,瘀血证候减轻,肝脾肿大回缩,以活血祛瘀为主治疗病毒性肝炎所致难治性黄疸,明显优于单用清热利湿为主的治疗方法。

我们常见的黄疸的辨证分型多数强调湿热,瘀、毒,痰等邪实,而容易忽视黄疸的病本,容易使用很多寒凉通下的药物而不顾护脾胃,可能导致患者脾胃不和症状加重,从而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不利于黄疸患者的预后。刘华宝教授在多年临床中,根据本病的流行病学资料、病因病机、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结合中医肝病理论,认为肝细胞性黄疸是因病毒性肝炎等各种肝病造成肝细胞广泛损害,胆红素摄取、结合、排泄障碍所致的黄疸,其病因是正气不足、外感湿热疫毒、饮食不节、劳倦过度、七情所伤是其诱因;基本病机为湿热瘀结,肝脾受损;病理因素以湿热、瘀毒为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安全可靠的治疗湿热瘀阻型肝细胞性黄疸的中药。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治疗湿热瘀阻型肝细胞性黄疸的中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配制而成:茵陈20~40、生大黄3~9、苏木8~16、瞿麦10~20、平地木10~20、田基黄20~40。

作为优选地,本发明中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配制而成:茵陈24~36、生大黄4~8、苏木10~14、瞿麦12~18、平地木12~18、田基黄24~36。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中医院,未经重庆市中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553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