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考虑弓网离线距离的动态弓网离线电弧模型建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56014.0 | 申请日: | 2017-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396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刚;周虹屹;黄可;宋小翠;宋洋;成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1200 | 代理人: | 刘凯 |
地址: |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考虑 离线 距离 动态 电弧 模型 建立 方法 | ||
1.一种考虑弓网离线距离的动态弓网离线电弧模型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电弧电压梯度和电弧消散功率各自与弓网离线距离的关系,将弓网离线距离引入黑盒电弧模型的电弧方程中,实现弓网离线电弧模型的动态拓展;
步骤2:根据弓网离线的实际情况,建立弓网离线距离的动态轨迹,并将其引入电弧模型中,实现动态弓网离线电弧模型的建立;
所述步骤1中的黑盒电弧模型为Habedank黑盒电弧模型,其电弧在列车接触网系统中用电导替代:
式中:gm为Mayr部分的电弧电导;gc为Cassie部分的电弧电导;g是电弧电导;i为电弧电流;τ1和τ2为时间常数;P0为电弧的耗散功率;uc为电弧的电压梯度;
由于电弧电压梯度会随着弓网离线距离变化而变化,且是正比变化关系,比例常数约为15V/cm,故电弧电压梯度uc表达为:
uc=15Larc (4)
其中,Larc为弓网离线距离;而电弧耗散功率P0和Larc相关,表达为:
其中,k1、β为耗散功率常数;n为待定的电弧常数;
所述步骤2中弓网离线距离的动态轨迹的建立方法为:
根据弓网离线轨迹的趋势,确定弓网离线过程中弓网离线距离Larc与时间t的关系:
其中,t1为弓网脱离的时间点;t0为弓网离线至最大距离的时间点;t2为弓网重新接触的时间点,lm为弓网离线到最大的距离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考虑弓网离线距离的动态弓网离线电弧模型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所述动态弓网离线电弧模型嵌入车-网一体化等值电路中,建立其对应的状态方程并求解,获得这种动态电弧发生时的波形;状态方程如下:
其中,is为牵引变电所的电流,i1为牵引网的电流,ic为等值电路中的电弧电流,u1为牵引变电所的电压,u2为列车端的接触网电压,上述五个参数为状态变量;Us为牵引变电所提供的等效电源,Rs为牵引变电所提供的等效电阻,Ls为牵引变电所提供的等效电感;R1为接触网对地等效电阻,L1为接触网对地等效电感,C1为接触网对地等效电容;Lc为机车的等效电感,Rc为机车的等效电阻;Ra为电弧电阻;
采用离散化迭代计算方式求解该状态方程:
步骤a:输入已知的参数以及五个状态变量的初始值;
步骤b:通过式(6)和式(7)计算弓网离线的距离Larc(k+1),然后通过式(1)、(2)(3)计算电弧电导gc(k+1),其中k是迭代次数;
步骤c:通过式(8)的迭代更新状态变量的值,同时得到电弧电流ic(k+1)以及通过电弧流和电弧电导计算得到电弧电压ua(k+1)的值,进而得到电弧电压ua以及电弧电流ic的波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5601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