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型塔陵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57333.3 | 申请日: | 2017-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004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侯巧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侯巧生 |
主分类号: | E04H13/00 | 分类号: | E04H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型塔陵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殡葬祭祀建筑物,尤其为一种具有立体组合式灵墙的环保型塔陵。
背景技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殡葬改革不断推进,推行火化成绩显著,推行少占地或不占地的丧葬方式,节约殡葬用地,解决死人与活人争地现象,已成为各级政府规划可持续发展战略绕不开的“老大难”问题,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年龄结构的变化使情形愈加紧急。据不完全统计,作为一个现代城市,每年死亡人数约近3万,如果每具遗体占用土地面积1平方米,是一个可观的数字。
长期以来,多数城市在城郊结合部的林区建立公共墓园,有些墓园就建设在风景区和森林公园内,严重破坏了城市生态环境。此外,还有数量庞大的散葬坟墓散布在广阔的林地之中,上坟烧纸已成为引发林区森林火灾的主要隐患。
我国地方政府陆续出台相关管理条例,规定:禁止在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内建设公墓,已经批准建设的不得再扩大墓园范围,林区内禁止私自乱葬,对原有的散葬坟墓应当限期迁出。以上“治标不治本”的条例,仍然摆脱不了要占用大量土地安排墓地的窘境,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政府倡导,要节地生态安葬,促进殡葬领域生态文明建设。所谓“生态葬”,是指人的遗体火化后,通过“江海葬”、“草坪葬”、“花葬”、“树葬”、“烟花葬”和“气球葬”等不占地或少占地的骨灰处理方式,被誉为“具有环保、节能和成本低特点”,以破解“死人与活人争地”的困局,并希望在公众中树立新的生死观。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倡导节地生态安葬,实施了多项惠民政策。如每年清明节前由市殡葬管理处组织骨灰集体洒江活动,各类新闻媒体为此还专门配发通知和后续新闻报道。其实,所谓的“生态葬”是会“二次污染”环境的。因为人的骨灰是碳化物,不能全部沉淀,撒入江海后只能部分沉淀,部分将漂浮在水面,会对水资源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而人身上的病原体(如:肝炎病毒)通过焚烧后不能彻底杀灭,骨灰洒江海必然会污染水质,最终会通过饮用水、食盐、水产品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而骨灰下坑植树栽花的殡葬措施,同样存在环境污染的问题。骨灰入坑后,病原体(如:肝炎病毒)会进入土壤后,一部分随着雨水或灌溉用水渗透进地表和地下水,另外的部分会被所栽植物的根茎吸收,进入茎、叶和果实,造成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威胁。而所谓的“烟花葬”、“气球葬”,则直接污染大气,是造成传染疾病大面积流行的途径。
既然“生态葬”不是化解“墓地危机”的必然出路,而且存在“二次污染”的隐患,那么,是否有其它的有效途径,从民政部门了解到,为了倡导不占地或少占地的骨灰处理方式,最佳的骨灰安置方式是从地下往地上转移、室外向室内转移,从骨灰墙、骨灰安息堂向塔陵转移。塔陵建设既解决了骨灰出路问题,又节约了大量土地,保护了生态环境,对推进殡葬改革起到了积极作用。
塔陵和传统公墓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供于殿堂”,后者“葬于山野”。有人将塔陵和公墓进行比较,一个直观形象的概念就是好比“别墅”与“高层楼房”,两者的占地一样,塔陵的省地是非常明显的。据初步统计,仅一座中等规模的塔陵就可省上千亩良田。塔陵是在继承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国情和国际影响,综合复兴而来的一种文化、旅游场所。塔陵建筑神圣而庄严,所谓“造塔建陵,神圣如法;庄净其心,乃成功德”。塔葬与传统土葬相比,亲人的骨灰安置在塔内,风不吹,雨不淋,祭祀时有一种与亲人面对面的感觉,可以尽情地抒发对亲人的思念。
塔陵这一传统在我国的的台湾、香港等地最早兴起。我国台湾省为了解决每年40万的死亡人口,已建塔陵50处。日本拥有的塔陵公墓已超过骨灰公墓的30倍。中国大陆的福建、广州、苏州等地陆续兴建园林式塔陵。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国家实行殡葬改革开始,北京率先采用了塔陵供奉的方式,以原有的护国寺和娘娘庙改建而成“八宝山革命公墓”塔陵。塔陵最大的好处是节约上地和增加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我国现代园林公墓生态建设的一种好形式。这种方式,既卫生环保,又文明方便,更为国家节约土地,是一举多得的功德善事,利己利国。塔陵还有一个令人意料不到的功能,就是集中安置能力强。2015年,合肥市包河区骆岗街道因“大建设”中需要一次集中搬迁2000多座坟墓,没想到某塔陵让出一层,就解决了此难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侯巧生,未经侯巧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573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玻璃钢内筒多功能加劲连接装置
- 下一篇:太阳能开水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