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岩石样品含油饱和度测定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57829.0 | 申请日: | 2017-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526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王*舒;李油建;潘素倩;乔兰勇;李美君;刘丽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录井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9/00 | 分类号: | E21B4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宝筠 |
地址: | 100028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油饱和度 分析样品 岩石样品 岩石 灌注 原油 快速分析 体积计算 直接测量 钻井现场 目标层 溶剂 采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岩石样品含油饱和度测定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将采集的目标层的岩石样品制成待分析样品;计算出所述待分析样品的空隙中原油的总体积;对所述待分析样品进行有色溶剂灌注,计算得到灌注后的所述待分析样品的岩石总孔隙的体积;通过空隙中原油的总体积和岩石总孔隙的体积计算待分析样品的含油饱和度。实现了直接测量岩石的含油饱和度,在钻井现场实时、快速分析岩石含油饱和度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勘探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岩石样品含油饱和度测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石油勘探开发技术领域中,通常会测定含油饱和度,而含油饱和度就是油层中原油所占孔隙的体积和岩石总孔隙体积之比的百分数,是评价储层含油性的重要参数。
在目前的研究中,确定含油饱和度的主要方法有实验室分析法、测井模拟计算法和现场录井分析法。实验室分析含油饱和度的方法在分析过程中油和水损失以及疏松岩样颗粒脱落均会影响测量的准确性,测量所得数据还需反算和校正,这样会使得周期较长,而亲油剂一般采用甲苯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且很难满足生产实时检测的需求;测井模拟计算方法主要是利用阿尔奇经验公式求取含油饱和度,该方法由于数据采集容易,计算过程简单在油田应用较广,但其结果是利用经验公式计算而来的,应用中还需要准确的含油饱和度分析数据进行标定,且计算结果误差较大;现场录井分析法测量含油饱和度有两种方法,即地化热解法和核磁共振法。地化热解法是通过热失重法获得岩石空隙度参数,结合热解获得的岩石含烃量,再经过一系列计算求取岩石含油饱和度,由于其计算过程中多次利用经验来获取的岩石密度、岩石骨架密度、原油密度参数及校正的岩石含烃量数据,使得其计算结果准确性较低,现场适用性差。核磁共振法是通过测量岩石空隙中氢核的弛豫时间来计算岩石的含油饱和度,虽然该方法测量精度较高,但是分析周期一般在24小时以上,且只能分析粒径大于3mm的岩石样品,不能解决钻井现场岩屑小于3mm的分析难题。
面对目前对含油饱和度的研究方法的不足,现有的专利技术中也对这方面的进行了研究。比如专利201511000244.0中记载了一种测试储层致密油赋存状态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岩石进行CT扫描,以灰度等级将致密油、水、岩石颗粒及空隙判别出来,并对每种赋存状态的致密油的体积进行统计,分析每种赋存状态的致密油的体积或质量。针对钻井现场储层的含油性评价,该方法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该方法获取的数据是通过X射线照射后产生的信号衰减形成的灰度值模拟而来,并不是直接测量值。其工作原理是通过X射线管发射X射线,射线经过被测物体,由于被测物体材料、密度和厚度的关系,射线会有不同程度的衰减,探测器接收射线信号,根据信号衰减产生的灰度进行成像,进而利用灰度值的差异判别岩石样品中油、水、岩石颗粒及孔隙的分布状态;该方法的分析对象为新鲜的岩石样品,对小粒径的岩屑样品不能分析,不能对未取心的井进行储层含油性评价;区分油、水、岩石颗粒及孔隙时是以灰度值进行区分的,受人工干扰因素大,对分析人员经验要求极高;该技术涉及放射性风险、操作复杂、不能进行随钻分析、及时性差,不能满足现场施工方案及时部署的要求;该方法主要是定量分析致密油的微观赋存状态,主要应用于石油开采领域,未提及含油饱和度计算,而含油饱和度是储层含油性评价的重要参数。
发明内容
针对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岩石样品饱和度测定方法及装置,实现了直接测量岩石的含油饱和度,在钻井现场实时、快速分析岩石含油饱和度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岩石样品饱和度测定方法,该方法包括:
将采集的目标层的岩石样品制成待分析样品;
计算出所述待分析样品的空隙中原油的总体积;
对所述待分析样品进行有色溶剂灌注,计算得到灌注后的所述待分析样品的岩石总孔隙的体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录井公司,未经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录井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578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