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脱螺纹装置和成型用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58303.4 | 申请日: | 2017-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435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肖龙;俞金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产三协(浙江)有限公司;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33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沈捷 |
地址: | 314299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纹芯子 螺纹装置 旋转部件 装置主体 方向移动 轴线旋转 模具 成型 对象部件 生产效率 一端设置 驱动 螺纹部 绕轴线 螺合 螺纹 支承 | ||
一种脱螺纹装置和具有该脱螺纹装置的成型用模具,有助于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并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本发明的脱螺纹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螺纹芯子,该螺纹芯子以能绕轴线旋转且能沿所述轴线的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装置主体,并且,在该螺纹芯子的一端设置有能与对象部件的螺纹部螺合的螺纹;旋转部件,该旋转部件以能相对于所述螺纹芯子沿所述轴线的方向移动且能与所述螺纹芯子一起绕所述轴线旋转的方式与所述螺纹芯子连接;以及驱动部,该驱动部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且用于使所述旋转部件绕所述轴线旋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脱螺纹装置和具有该脱螺纹装置的成型用模具,其中,所述脱螺纹装置具有螺纹芯子,该螺纹芯子的一端设置有能与对象部件的螺纹部螺合的螺纹。
背景技术
在通过模具成型来制造具有螺纹部的产品时,通常需要预先将具有与螺纹部对应的部分的螺纹芯子设置在模具内,然后进行注塑成型,在成型结束后,再进行脱螺纹操作,使螺纹芯子从成型件旋转退出。
作为上述产品的一个例子,如图11所示,以往有一种泵部件,其具有外壳,在该外壳上形成有管状部(图11中的左侧的管状部),该管状部设置有内螺纹。
以往,在制造如图11所示的泵部件时,成型结束后的脱螺纹操作常常由操作人员手动进行,因此,生产效率低下,并且,手动脱螺纹时还可能因操作不当会对泵部件造成损伤,导致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变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现有技术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并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的脱螺纹装置和具有该脱螺纹装置的成型用模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脱螺纹装置,其包括:装置主体;螺纹芯子,该螺纹芯子以能绕轴线旋转且能沿所述轴线的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装置主体,并且,在该螺纹芯子的一端设置有能与对象部件的螺纹部螺合的螺纹;旋转部件,该旋转部件以能相对于所述螺纹芯子沿所述轴线的方向移动且能与所述螺纹芯子一起绕所述轴线旋转的方式与所述螺纹芯子连接;以及驱动部,该驱动部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且用于使所述旋转部件绕所述轴线旋转。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脱螺纹装置,在进行对象部件的成型时,只要预先将螺纹芯子的一端设置在模具的模腔内,然后进行成型,且在成型结束后利用驱动部使旋转部件朝向适当方向旋转,就能使螺纹芯子在旋转部件的带动下自动地从成型后的对象部件旋转退出,因此,与成型结束后的脱螺纹操作由操作人员手动进行的情况相比,有助于提高脱螺纹操作的效率,从而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并且,能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对成型后的对象部件造成的损伤,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此外,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脱螺纹装置,在进行脱螺纹操作时,只需利用驱动部使旋转部件持续旋转即可,无需对旋转部件的旋转量进行精确控制,也就是说,旋转部件能相对于螺纹芯子沿轴线的方向自由移动,因此,在通过螺纹芯子的旋转退出而使对象部件的螺纹部与螺纹芯子的螺合解除之后,即使驱动部使旋转部件继续旋转,也不会因旋转部件的旋转而导致螺纹芯子沿轴线的方向移动,不必考虑因旋转部件的旋转量过大导致螺纹芯子沿轴线的方向过度移动而与周围部件发生碰撞的问题。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脱螺纹装置是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脱螺纹装置的基础上,所述脱螺纹装置还包括:滑块,该滑块以能与所述螺纹芯子一起沿所述轴线的方向移动但不限制所述螺纹芯子绕所述轴线旋转的方式与所述螺纹芯子连接;以及施力部件,该施力部件沿所述轴线的方向朝向使所述螺纹芯子远离所述对象部件的一侧对所述滑块施力。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脱螺纹装置,在进行脱螺纹操作时,在通过螺纹芯子的旋转退出而使对象部件的螺纹部与螺纹芯子的螺合解除之后,在施力部件的作用下,滑块会带动螺纹芯子迅速离开对象部件,因此,能进一步提高脱螺纹操作的效率,从而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脱螺纹装置是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脱螺纹装置的基础上,所述施力部件是能沿所述轴线的方向弹性变形的螺旋弹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产三协(浙江)有限公司;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产三协(浙江)有限公司;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583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