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家用监控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60004.4 | 申请日: | 2017-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873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2 |
发明(设计)人: | 李云峰;孙朋朋;孙玉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创恒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84/18 | 分类号: | H04W84/18;G08B2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滨海新区天津经济技术开***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家用 监控 系统 | ||
1.一种新型家用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种新型家用监控系统包括家用监控终端、远程监控终端、公网三部分。
2.一种新型家用监控系统的整体过程,其特征在于:
1)系统上电运行后,控制中心发送读取状态命令,然后通过无线路由器中继给系统中所有的检测端及执行器;所述的检测端及执行器接收到读取状态命令后,将当前的状态发送给无线路由器,然后无线路由器再发送给所述的控制中心及远程监控终端;如果有某个检测端或执行器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发送状态信息,则控制中心及远程监控终端判定该检测端或执行器故障,在控制中心及远程监控终端显示出来,并提醒用户;
2)控制中心定期读取系统中所有的检测端及执行器的状态,并将其以表的形式发送给系统中所有的检测端;
3)当检测端通过传感器检测到报警信息后,控制器对其进行分类,如果属于一般报警,控制器不对该报警信息进行加工,然后经无线路由器分别中继给所述的控制中心及所述的远程监控终端;
4)所述的检测端会每隔一个小的间隔时间不停的给所述的控制中心及远程监控终端发送报警信息,如果在一定的较长的时间间隔内收不到所述的控制中心发回的确认信息,则所述的检测端通过无线路由发送切换控制中心信息;
5)如果检测端检测的报警信息属于紧急报警,则所述的检测端对报警信息进行处理,具体的说,将检测信息输入控制律算法,然后产生控制命令;并查找距离该检测端最近的且可用的(配对的)执行器,获得其地址后,将控制命令通过无线路由器中继给该执行器;同时所述的检测端将报警信息通过无线网卡发送出去,并由无线路由器中继给所述的控制中心及远程控制终端;
6)所述的执行器在收到命令信号后,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通过无线路由器给所述的检测器发送确认信息,同时该确认信息通过无线路由器发送到所述的控制中心及远程控制终端,以便显示执行器的执行状态;
7)所述的控制中心及所述的远程监控终端,在获得户主权限后,可以发送控制命令,然后经无线路由器中继给相应的与所述的检测端配对的执行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家用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整个系统各个组成部分包含的内容及相互之间的连接关系为:所述的家用监控系统终端通过公共网络与所述的远程监控系统终端相连;
所述的家用监控系统终端包括无线路由器、一个或多个检测端、一个或多个执行端、两个控制中心;所述的两个控制中心,其中一个作为备份机使用;
所述的家用监控系统终端中的一个或多个检测端通过无线彼此连接并与所述的无线路由器无线相连;
所述的家用监控系统终端中的一个或多个执行端通过无线彼此连接并与所述的无线路由器无线相连;所述的检测端与所述的执行端之间没有直接的无线连接不能进行通信;
所述的两个控制中心都通过无线方式与所述的无线路由器进行连接;
所述的无线路由器通过有线方式与公网直接相连;
所述的远程监控终端包括远程管理中心、一个或多个智能移动终端;所述的远程管理中心通过有线方式与公用网络进行连接;所述的智能移动终端通过无线方式与公网进行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家用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家用监控终端的整体工作方式为:所述的检测端散布于房间内需要进行监控的位置上,且通过无线网络彼此中继监控报警信息,然后通过所述的无线路由器上传给所述的控制中心;
所述的执行端也散布于房间内,并与所述的检测端尽量靠近;
所述的控制中心读取到监控报警信息后,按照一定的控制策略产生控制命令,然后通过所述的无线路由器发送给相应所述的执行端;
相应所述的执行端通过无线网络接收到控制命令后,执行动作;
当所述的检测端发送上述报警信息后,在一定时间内没有得到回应后,所述的检测端发送一个切换备用控制中心的命令,并通过所述的无线路由器发送给所有的控制中心,从而切换到备用的控制中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创恒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创恒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6000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