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致密陶瓷内衬钢管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61352.3 | 申请日: | 2017-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448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刘大猛;王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C24/10 | 分类号: | C23C24/10;C04B35/10;C04B35/622;F16L9/14;F16L57/06;F16L57/02;F16L58/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廖元秋 |
地址: | 10008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致密 陶瓷 内衬 钢管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致密陶瓷内衬钢管的制备方法,属于自蔓延陶瓷内衬钢管技术领域,该方法是将轴向研磨棒置于钢管内,固定于侧向,将铝热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填充于钢管内,使钢管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高速旋转,点火使铝热剂发生SHS反应,反应产生大量的热,生成熔融状态的Al2O3和Fe,形成陶瓷层内衬。当产物处于熔融状态时,由于钢管仍继续高速旋转,钢管内的研磨棒不断将产物中的气泡压出,使生成的涂层材料致密性增强,同时使陶瓷表面平整,冷却后得到光滑致密的陶瓷内衬钢管。本发明制备的陶瓷内衬钢管,方法简单,原料成本低,制备出的钢管具有高精度,高致密度和高强度的特点,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自蔓延陶瓷内衬钢管技术领域,特别是提供一种高致密陶瓷内衬钢管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工业,如电力、化工、冶金等行业中,耐磨、防腐蚀型管道有着广泛的应用。自蔓延高温合成(SHS)技术是一种利用外部能量诱发局部化学反应,利用化学反应自身放热,使反应持续进行,迅速制备材料的新技术。该理论由前苏联科学家Merzhanov于1967年提出,并开展了离心力场对凝聚态物质燃烧过程影响的研究。随后美国和日本等国学者又详细研究了该工艺。小田原修在1981年通过SHS离心技术,制备出长5 500mm、直径330mm的陶瓷内衬钢管。
该陶瓷内衬钢管制备方法所涉及的技术原理是,将装填反应原料铝热剂的钢管夹在高速离心机上,离心机产生的离心力,使反应原料紧贴于钢管内壁,在钢管一端引燃反应原料,反应原料依化学反应方程式:Fe2O3+2Al=Al2O3+2Fe,高温烧结,发生SHS反应。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使产物融化,由于产物熔体的密度不同,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密度大的Fe与基体结合,密度小的Al2O3沿钢管内壁均匀分布,形成陶瓷层。
但是实施上述制备方法时,由于钢管管壁有强烈的冷却作用,使反应产物处于熔融状态的时间很短,里面产生的大量气泡来不及排除,而得不到致密的氧化铝陶瓷层。
为了增加陶瓷层的致密性,殷声等人(中国专利90107244.3)在反应物中加入各种添加剂,如SiO2或碱金属氧化物或碱土金属氧化物。由于添加剂的存在,可以使陶瓷层的熔点降低,从而延长其在熔融状态停留时间,从而提高陶瓷层的致密度。但是这种方法制备的陶瓷层中仍会残留一定量的气孔,使得成品裂纹率提高,而且成本也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克服已有技术不足之处,提出一种高致密陶瓷内衬钢管的制备方法,本方法提高钢管内壁陶瓷层的致密度,使得陶瓷内衬管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耐腐蚀,耐热冲击,显微硬度有较大的提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高致密陶瓷内衬钢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研磨棒沿轴向安装于钢管内,其轴线与钢管轴线平行,研磨棒的两端固定于钢管的支撑物上,研磨棒的侧面与钢管内侧面留有一缝隙,该缝隙宽度与形成的陶瓷层厚度相适应(其安装位置可随陶瓷层的厚度要求变动);
2)将铝热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填充于钢管内,使钢管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高速旋转,点火使铝热剂发生SHS反应,反应产生大量的热,生成熔融状态的Al2O3和Fe的产物,形成陶瓷涂层内衬,同时钢管内的研磨棒不断将产物中的气泡压出,使生成的涂层材料致密性增强,并使陶瓷表面平整;
3)钢管冷却后取出研磨棒,得到光滑致密的陶瓷内衬钢管。
所述铝热剂为Fe2O3+Al,所述SHS反应为Fe2O3+2Al=Al2O3+2Fe。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613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