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梯救援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62114.4 | 申请日: | 2017-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287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4 |
发明(设计)人: | 杨水生;韩仲斌;徐霏 | 申请(专利权)人: | 蒂森克虏伯电梯(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5/02 | 分类号: | B66B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地址: | 20160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升装置 电梯救援 救援 轿厢 开锁 联接 电动移动 极端工况 轿厢导轨 移动轿厢 机房 | ||
本发明涉及电梯救援方法,利用提升装置移动轿厢至开锁区域,具体步骤包括:将所述提升装置的一端联接至轿厢或者对重组件;将所述提升装置的另一端联接至轿厢导轨或者机房;操作所述提升装置,手动或电动移动轿厢至开锁区域。在遇到复杂和极端工况时,该救援方法能够使救援人员快速、简单、高效的实施救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梯救援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行业内针对电梯救援采取的主要技术救援包括如下的几种方式:(1)手动或电动松闸移动轿厢至开锁区域;(2)操作盘车装置移动轿厢至开锁区域;(3)紧急电动运行移动轿厢至开锁区域。上述主要的技术措施只能针对一般性的电梯故障进行救援,当电梯出现其它较为复杂的甚至极端恶劣状况时,采取上述措施可能无法顺利实施救援,如:
1.轿厢和对重处在平衡位置,而电梯断电或电气故障等导致无法通过紧急电动运行,又无法通过松闸移动轿厢时,当前行业内采取的常见措施是通过向轿顶扔沙袋来增加轿厢重量或者站在底坑拉补偿链等手段打破平衡来移动轿厢,这些救援方式,操作复杂,工作繁重,容易导致救援人员出现意外伤害。
2.电梯悬挂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时(如因钢丝绳断丝、断股等导致的极端情况),除了向消防安全等部门求助外,目前行业内还没有比较好的技术措施实施救援。
3.针对电梯的一些其它复杂状况,也有些单位采取救援人员进入轿顶,打开轿顶安全窗,将乘客拉到轿顶,再离开井道的方式实施救援,但乘客一般缺少专业知识,进入轿顶后会有恐惧和急促的心理反应,尤其老人、小孩和病人极易出现意外跌落,划伤等事故。
由此可见,现有的救援方式有些比较单一,只能进行常规救援;而有些救援方式操作复杂,效率较低,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容易耽误时间,甚至带来二次伤害。
因此,找出一种电梯救援方法,遇到复杂和极端工况,快速、简单高效的实施救援是本领域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公开于该发明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救援方法,用于解决当电梯故障,乘客被困,无法通过紧急电动运行、盘车、松闸等常规手段移动轿厢至开锁区域时,造成电梯救援困难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用于解决当电梯出现钢丝绳断丝,断股等故障造成悬挂系统不能正常工作,电梯无法用常规救援方法救援时,导致电梯救援陷入被动局面的难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电梯救援方法,其利用提升装置移动轿厢至开锁区域,具体步骤包括:
将所述提升装置的一端联接至轿厢或者对重组件;
将所述提升装置的另一端联接至轿厢导轨或者机房;
操作所述提升装置,移动轿厢至开锁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的电梯救援方法包括井道中的救援方法,在该方法中所述提升装置的一端联接至轿厢或者对重组件,所述提升装置的另一端联接至轿厢导轨。
优选地,所述井道中的救援方法具体步骤包括:
将所述提升装置的一端通过夹绳装置联接至轿厢,所述夹绳装置固定在曳引轮与轿厢之间的钢丝绳上;
将所述提升装置的另一端通过固定装置联接至轿厢导轨,所述固定装置固定在轿厢导轨上;
以轿厢顶部作为操作平台,操作提升装置提拉夹绳装置,夹绳装置带动曳引轮与轿厢之间的钢丝绳向上提起轿厢,待轿厢安全钳释放后,操作一次或多次提升装置使轿厢上行至就近的开锁区域,然后开门救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蒂森克虏伯电梯(上海)有限公司,未经蒂森克虏伯电梯(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621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