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楼宇快递物品传送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63773.X | 申请日: | 2017-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552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少辉;费存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少辉 |
主分类号: | B66B9/00 | 分类号: | B66B9/00;B66B11/04;B66B1/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5100 安徽省淮北***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楼宇 快递 物品 传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实现物流业两端无人自动化技术领域,具体来说属于物流业快递物件初始端收集和投递末端传送都实现无人自动化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的物流快递物件的收集和最后的投递几乎全部是由投递员来完成,在物件收集的过程中既要浪费快递人员的大量时间,也要浪费寄件人的时间和精力;同样,物件的投递也是如此。本技术虽然看似电梯技术,但其机构和功能完全不同于电梯技术,因为本技术没有载人的功能和可能,所以也不需要电梯行业那么严苛的技术要求;因此,本技术是不同于电梯的一项技术。
发明内容
楼宇快递传送器是一种安装在高层楼宇紧靠住户阳台或客厅外设有专用井道的快递传送装置,它主要由传送电机、传送链条、与楼宇层数相应合理数量的传送箱等主要机械机构组成的传送器,通过自动开门送达系统、自动识别楼层系统、自动收纳系统、防盗系统、防爆防毒系统、APP网络支付远程自动接收控制系统等一系列辅助结构,实现快递物件及其他物品的快速投递和收集。
技术方案:本技术是在高层楼宇(3层以上)住户室外合适位置(客厅外面或某个阳台外面等位置)建造一个贯通底层和顶层的垂直井道,在井道顶部安装一套传送电机动力系统,传送主系统由两套以上传送链或钢缆、底层传送链或钢缆固定轮、传送箱等组成,传送传送箱固定在两套传送链或钢缆上,通过传送电机动力系统带动传送链或钢缆及固定在其上的传送箱把快递物件送到各楼层住户家中;通过传送箱内的自动送出机构,实现箱内物品的收纳和送出;通过楼宇传送器APP网络系统实现住户远程接收、投递、付费等功能;通过自动投递和收纳系统系统实现快递员集中快速收纳工作。
有益效果:本技术有利于不便上下楼的老年人收接快递等物品的状况,对于普通家庭或写字楼单位也可以也可省去上下楼的时间,提高他们生活舒适度和工作效率;对于快递员更可以节省大量的等待时间,为快递公司节省更多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楼宇传送器的动力及传递系统主结构,图中1动力电机,2变速箱,3顶端传动链轮,4传送箱,5传送箱吊杆,6右传送链,7动力系统基座,8传送系统基座,9左传送链,10传送箱轨道,11底端传动链轮,12底部基座,13链轮同步传动杆;
图2为传送器的专用井道结构,图中1井道墙壁,2井道住户户内开门,3住户楼层楼板,4住户户内邮寄物品内呼板,5传送箱自动平层系统,6快递员投递外呼板,7 APP网络wifi系统;
图3为传送器系统与楼体组合结构示意图,图中1楼顶层,2楼底层,3传送器动力系统,4传送器曳引系统,5传送箱系统,6传送器井道,7住户邮寄物品收集箱系统;
图4为传送箱结构,图中1传送箱体,2传送箱吊杆,3吊杆轴承;
图5为传送箱自动送出结构,图中1传送箱平层示意状态图,2快件物品推出板,3快件物品推出机构系统;
图6为套筒链式传动结构,图中1传动轮盘,2套筒链式传动链,3套筒链式链轮同步传动杆;
图7为圆滑链式传动结构,图中1传动轮盘,2圆滑链式传动链,3圆滑链式链轮同步传动杆;
图8为同步式钢缆传动结构,图中1传动轮盘,2同步式钢缆,3同步式钢缆轮盘同步传动杆;
图9为住户邮寄物件收纳结构,图中1收纳结构的井道出口,2收纳结构的滑道,3收纳结构的收集箱;
图10为快递员投递外呼板结构,图中1投递外呼板,2投递外呼板按钮,3投递入口结构;
图11为住户邮寄物件内呼板结构,图中1邮寄内呼板,2邮寄内呼板按钮,3住户邮寄和接收口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通过在高层楼宇住户的外墙建造一个固定的井道,井道顶部安装一套电机动力曳引系统,主要由电机、减速箱、两个并列轮盘、悬挂在两个并列轮盘上的套筒式传送链、圆滑式传送链、同步钢缆组成,在曳引系统的并列传送链上安装与楼层数相应倍数数量的传送箱,以上装置就可以组成一套自动传送和收纳快递物品的机械结构系统,再通过平层电气系统、外呼电气系统、内呼电气系统共同组成电气自动系统,再通过传送箱内装有自动推出机构,以实现快递物件及其他物品的快速投递和收纳,最后通过安装在井道内的wifi系统可实现APP的自动网络支付和远程自动接收物件的遥控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少辉,未经张少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6377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