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软骨组织工程修复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64670.5 | 申请日: | 2017-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850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敖英芳;任博;蔡晴;黄兆辉;魏鹏飞;胡晓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L27/36 | 分类号: | A61L27/36;A61L27/34;A61L27/50;A61L27/54;A61L27/5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138 | 代理人: | 江崇玉 |
地址: | 10019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软骨 组织 工程 修复 支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软骨组织工程修复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孔支架本体和附着在所述多孔支架上的包载有生长因子的聚磷腈微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支架本体由生物天然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天然材料包括:蚕丝蛋白、纤维蛋白、胶原蛋白、明胶、琼脂糖、藻酸盐、透明质酸和壳聚糖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支架本体为脱钙骨基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生长因子为转录生长因子-β、骨形态发生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生长因子为转录生长因子-β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磷腈微球选自聚[(甘氨酸乙酯)x(丙氨酸乙酯)(1-x)磷腈]微球和/或聚[(甘氨酸乙酯)y(丙氨酸乙酯)(1-y)磷腈]微球,其中0.1≤x≤0.4,0.6≤y≤0.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载有生长因子的聚磷腈微球为包载有转录生长因子-β1的聚[(甘氨酸乙酯)x(丙氨酸乙酯)(1-x)磷腈]微球和包载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聚[(甘氨酸乙酯)y(丙氨酸乙酯)(1-y)磷腈]微球,其中0.1≤x≤0.4,0.6≤y≤0.9。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载有生长因子的聚磷腈微球为包载有转录生长因子-β1的聚[(甘氨酸乙酯)0.3(丙氨酸乙酯)0.7磷腈]微球和包载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聚[(甘氨酸乙酯)0.7(丙氨酸乙酯)0.3磷腈]微球。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载有生长因子的聚磷腈微球的制备方法为:
先将聚磷腈分散于二氯甲烷中;
之后向含有聚磷腈的二氯甲烷中加入油性表面活性剂,以及含有生长因子的水,形成初乳液,加入含有生长因子的水的体积小于二氯甲烷的体积;
然后对所述初乳液进行超声处理;
再向超声处理后的初乳液中加入稳定剂、水性表面活性剂以及水,搅拌处理,直至二氯甲烷挥发殆尽,得到含有包载有生长因子的聚磷腈微球的悬浮液;
最后对所述悬浮液反复进行洗涤和分离处理,之后冷冻干燥,得到包载有生长因子的聚磷腈微球。
11.一种软骨组织工程修复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将所述包载有生长因子的聚磷腈微球和所述多孔支架本体置于磷酸缓冲液中预设时间,之后过滤处理,冷冻干燥,得到第一软骨组织工程修复支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软骨组织工程修复支架内注射含有包载有生长因子的聚磷腈微球的磷酸缓冲液,之后冷冻干燥,得到第二软骨组织工程修复支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未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6467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