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氧化锌掺杂锆钛酸钡钙无铅压电陶瓷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65064.5 | 申请日: | 2017-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25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马卫兵;赵怀党;马民杰;郭靖栋;高骥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5/468 | 分类号: | C04B35/468;C04B35/622;C04B35/638;C04B41/88;H01L41/187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12201 | 代理人: | 张宏祥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锌 掺杂 钛酸钡 钙无铅 压电 陶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以成分为特征的陶瓷组合物,尤其涉及(Ba0.85Ca0.15)(Zr0.10Ti0.90)O3体系的无铅压电陶瓷。
背景技术
压电材料是实现电能和机械能相互转换的一类重要功能材料。因此压电材料在机械、电子通讯、军事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是一类极其重要的高技术新材料。其主要应用有:压电变压器、压电超声换能器、压电继电器、压电信号发生器、标准信号源、滤波器等等。
现今电子元件几乎遍布人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但是大多数电子元器件是含铅的,给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其原因主要是目前在压电陶瓷领域,锆钛酸铅基陶瓷是在基础研究和实用方面都是最为成功的一类材料,但是由于其中含铅,在制备、使用及废弃后处理过程中都会给人类及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危害。在这种铅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人们对“压电陶瓷无铅化”的需求变得更为迫切。近年来,包括我国在内的一系列国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限制含铅材料在电力、电子设备上的应用。因此,为提升我国在压电陶瓷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开展无铅压电陶瓷的创新性研究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无铅压电陶瓷体系主要有:钨青铜结构无铅压电陶瓷、铋层状结构无铅压电陶瓷、钙钛矿型结构无铅压电陶瓷等类型。
(Ba0.85Ca0.15)(Zr0.10Ti0.90)O3是一种具有ABO3型的钙钛矿结构铁电体,其特点包括:较高的介电常数、高压电性能、低介电损耗和正温度系数效应等优异电学性能。其晶体结构有四种,分别为立方向、四方相、三方相和单斜相。目前BCZT被广泛的用作能量转换器、传感器和接收器等领域。并且其具备优良的微波特性,并被用作多层基片,陶瓷电容器、发光器件、天线等。BCZT陶瓷虽然具有优良的压电性能,但与铅基PZT压电陶瓷相比,还有一定的不足,主要压电性能还有待提高,目前本实验室纯相BCZT压电性能d33在300左右,通过在配方、制备工艺和掺杂改性方面的一些研究,以期获得优良的压电性能,以实现其在压电材料上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Ba0.85Ca0.15)(Zr0.10Ti0.90)O3无铅压电陶瓷压电性能较低的弊端,通过加入ZnO提高电学性能,提供一种能具有较好的电学性能的(Ba0.85Ca0.15)(Zr0.10Ti0.90)O3体系无铅压电陶瓷。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ZnO掺杂锆钛酸钡钙无铅压电陶瓷,其化学计量式为(Ba0.85Ca0.15)(Zr0.10Ti0.90)O3-xmol%ZnO,其中x=0.03~0.24;
该ZnO掺杂锆钛酸钡钙无铅压电陶瓷的制备方法,具有如下步骤:
(1)配料
将原料CaCO3、BaCO3、TiO2和ZrO2,按(Ba0.85Ca0.15)(Zr0.10Ti0.90)O3的化学计量比,以及外加0.03~0.24mol%的ZnO混合后放入球磨罐中;球磨介质为去离子水和氧化锆球,球:料:去离子水的重量比为2:1:0.6;再将混合料放入烘箱内于90℃烘干,然后放入研钵内研磨,过40目筛;
(2)合成
将步骤(1)中过筛后的粉料,放入坩埚内,压实,加盖,密封,在合成炉中于1150℃合成,保温4h,自然冷却到室温,出炉;
(3)二次球磨
将步骤(2)的合成料放入球磨罐中球磨粉碎,再将球磨后的料放入烘箱内于90℃烘干,然后放入研钵内研磨,过60目筛;
(4)压片
将步骤(3)过筛后的粉料,外加质量百分比为7wt.%的聚乙烯醇水溶液进行造粒,压柱均化,再将其捣碎,研磨过筛,压制成型为坯件;
(5)排胶
将步骤(4)的坯件放入马弗炉中,以5℃/min的速率升温至650℃,保温1h,并于200℃和350℃各保温1h,进行有机物排除;
(6)烧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650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