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够适应上游大水位变幅的混合型鱼道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365856.2 申请日: 2017-05-23
公开(公告)号: CN107034861B 公开(公告)日: 2021-02-12
发明(设计)人: 宣国祥;王晓刚;祝龙;黄岳;阮建飞;张健梁;李梅;刘国军;朱涛;程龙 申请(专利权)人: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河海大学
主分类号: E02B8/08 分类号: E02B8/08
代理公司: 北京尚德技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8 代理人: 陈晓平;严勇刚
地址: 210029 江***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能够 适应 上游 水位 混合 鱼道
【说明书】:

发明是一种能够适应上游大水位变幅的混合型鱼道,用于水利水电工程过鱼设施建设,属于水利工程领域。该适应上游大水位变幅的混合型鱼道自下游至上游依次包括:鱼道隔板段、鱼道驻留池段、鱼道闸室段。利用在鱼道上游段设置鱼道闸室,解决鱼道在上游大水位变幅时必须设置多个鱼道出口的难题,极大地节约了建设费用,降低了枢纽布置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能够适应上游大水位变幅的混合型鱼道,用于水利水电工程过鱼设施建设,属于水利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鱼道是沟通鱼类洄游路线的一种重要设施,在低水头水利枢纽上沟通鱼类洄游路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水利工程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的关键内容之一。

建国60年来,我国修建了大量的水库大坝工程,这些水库大坝在防洪、灌溉、发电、供水、航运、水产养殖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然而,大量水库与闸坝的存在阻断了河流的连续性,改变了河流水沙自然状态与自然水文过程,破坏了水生生物的栖息地,由于上溯与降河都受到严重抑制,造成鱼类种群数量大幅减少,许多珍稀鱼类资源濒临灭绝。如我国长江下游苏北地区,1959年开始修建的万福闸等一系列水利工程,切断了蟹苗、幼鳗、刀鱼等的洄游路线,使高邮湖、洪泽湖等地区的上述经济鱼类迅速减少, 1973年修建太平闸鱼道后,重新恢复了鱼类洄游路线,加之其他辅助措施,使这些湖区的渔业产量才逐渐得到恢复。国外鱼道成功案例更多,如美国邦纳维尔坝鱼道,年平均过鱼65万尾;美国麦克纳里坝鱼道,年均过鱼106万尾,这些鱼道的建设为渔业生产、河流生态的修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水利水电工程鱼道设计导则(SL 609-2013)》规定:主要过鱼季节上游水位变幅较大时,应设置不同位置与高程的多个鱼道出口。联合国粮农组织出版的《Fish passes–Design,dimensions and monitoring》规定,鱼道出口宜设计成竖缝式,若水位变幅超过1m则应设置多个出口。我国水库众多,一些水库受电站日调节影响,水库水位变幅达10多米,如此巨大的水位变幅给鱼道出口的设计带来巨大的困难。若依据常规设计,鱼道出口将多达10个以上,无论从设计还是从管理角度,都是非常困难的。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能够适应上游大水位变幅的混合型鱼道,能够使鱼道多出口的复杂出口型式简化为简单的鱼道单出口型式,可简化鱼道设计,方便鱼道管理,对于我国鱼道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适应上游大水位变幅的混合型鱼道型式,该鱼道能够适应上游的大水位变幅,简化鱼道设计,方便鱼道运行与管理。

该适应上游大水位变幅的混合型鱼道自下游至上游依次包括:鱼道隔板段、鱼道驻留池段、鱼道闸室段;

其中鱼道隔板段内部为正常鱼道,属于正常鱼道与鱼道驻留池段的过渡段,其下游连接正常鱼道;

鱼道驻留池段连接鱼道隔板段与鱼道闸室段,为一矩形渠槽,供通过鱼道上溯的鱼类暂时驻留休息;所述的鱼道驻留池段设置有驻留池消力池和驻留池补水管,所述的驻留池补水管通向上游库区,并设置有自适应输水阀门,提供稳定、恒定的水量,实现持续诱鱼;

所述的鱼道驻留池段为平底并配有驻留池段赶鱼栅格,用来将驻留池段的鱼赶入鱼道闸室段;

所述的驻留池段赶鱼栅格为整体升降式赶鱼栅格;

具体而言,包括:栅格、水平滑杆、驱动杆、驱动电机、栅格辐条、两端支架、滑轮、垂向卷扬机,驱动电机固定在一端的支架上,通过链条与驱动杆相连,驱动杆为螺纹杆,穿过运动螺栓,运动螺栓与栅格固定连接,栅格四角设置四个定位孔,水平滑杆穿过上述定位孔,栅格辐条连接运动螺栓和定位孔。

所述的两端支架为固定在驻留池段上下游的4个钢桩,钢桩高度为驻留池段高度的2.2倍,钢桩外有滑动套,滑动套外侧与水平滑杆焊接,滑动套套在钢桩上;位于上部的两个水平滑杆两端设有吊环,连接锁链,锁链绕过滑轮,连在垂向卷扬机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河海大学,未经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658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