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温管式炉的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67485.1 | 申请日: | 2017-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7072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峰;李亚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F27D5/00 | 分类号: | F27D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黄天天 |
地址: | 21110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温 管式炉 固定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管式炉的固定装置,包括套筒、环臂、铰杆和活动支架。其中套筒为空心圆柱形,套筒上连接有铰杆,用于套筒和环臂的连接和环臂的固定。其特征在于,以简单操作易拆卸为出发点,以不影响实验观察为基础,并考虑到烧结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把实验观察,安全防护,炉管固定结合为一体。本发明主要解决了原有的高温管式炉暴露易碎裂、实验过程易转动的缺点。本发明中的装置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使部件接头成为一个可独立的个体,便于更换、维修,节约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温管式炉的固定装置,主要解决了高温管式炉易受力转动及易碎裂等问题。
背景技术
管式炉的主要部件之一为承装样品的玻璃管或陶瓷管,为控制气氛以及放样等目的,炉管两侧需加法兰连接,且炉管的长度往往大于炉膛的长度。在实验过程中,当试样在装入炉管的过程及炉管中样品的烧结过程中,由于反应舟或样品细小易分散滚动,炉管两侧金属法兰和金属气头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有使炉管发生自转的趋势,在炉管自转的过程中,放置好的样品亦会发生转动从而出现不均匀分布甚至堆积现象,严重影响实验的操作性和结果的准确性。另外,法兰一般为较重的钢材质,使炉管易在两端受力而发生应力集中,同时,裸露在外面的炉管易因外界不确定因素而导致炉管的碎裂,从而导致不必要的损失。
针对炉管在实验过程中易转动的问题,大都选择把金属气头旋转至顶部或者底部同时添加简易的固定装置,减小炉管旋转的可能性,但是这种办法不能有效的避免炉管旋转情况的发生。针对裸露在外面的炉管易发生不确定情况,大都简单在裸露的炉管外加一层保护套筒。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高温管式炉的固定装置,以解决炉管的旋转和易碎裂问题。
为解决炉管旋转和易碎裂问题,本发明提出的高温管式炉的固定装置包括套筒、环臂固定装置和活动支架,其中:
所述套筒为空心圆柱形,固定在高温管式炉侧面上并与管式炉的炉管共圆心,套筒的直径与法兰环的直径相当,在套筒的顶端设置有向内径方向凹陷的弯曲卡槽,卡槽的数量为法兰环固定所需要的螺丝的数量,一般情况下固定法兰环需要三个螺丝,即需要三个卡槽,两两之间的夹角为120度;所述弯曲卡槽设置的位置与固定法兰环所需螺丝的位置对应;当炉管转动时,会受到卡槽壁的挤压而不得转动,从而固定炉管。
环臂固定装置包括环臂和铰杆,所述环臂包含两个半环形工件,每个工件一端设置有转动孔,在转动孔的旁边设置有两个固定孔,另一端设置有突起,突起的部分方便在拆卸法兰环时抬起半环形工件,两个半环形工件首尾对应设置于套筒的顶端并与法兰环相切;
所述铰杆为两组,每组铰杆包括主轴杆、活动杆和固定杆,其中,主轴杆呈L型结构,一端固定在套筒上,固定位置可以在套筒的任意位置,位置不同,所需设计的环臂中用于固定螺丝的卡槽位置不同,另一端穿过环臂的转动孔并与活动杆连接;所述固定杆成L型,所述固定杆一端与所述活动杆固定连接,另一端向下弯折可以固定于环臂的固定孔内;所述铰杆用于固定环臂,当环臂转动一定角度时通过活动杆控制固定杆进而控制环臂;当环臂固定时,两个半环形工件在法兰环螺丝固定处设置有凹坑;铰杆的位置和形状可变换,承担着套筒和环臂的连接和固定环臂。
所述活动支架固定在高温管式烧结炉上,构造方式不唯一,形状和安装位置不定,用于支撑高温管式炉的金属气头。
优选地,所述套筒在与铰杆连接处设置有螺纹孔,用于与铰杆螺纹连接,所述螺纹孔的深度小于套筒的厚度。
所述主轴杆和活动杆之间通过内置单向不可转动的可伸缩弹簧连接,在所处的位置上,弹簧处于拉伸状态,活动杆受到拉应力,有收缩的趋势;所述活动杆和固定杆之间为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活动支架为直角钢架,所述活动支架的顶端设置有一半环放置装置,该半环放置装置与高温管式炉的金属气头的结构适配,通过支撑金属气头,将由金属气头的重力带动的转动抵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674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