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效散热型片式散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67724.3 | 申请日: | 2017-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0397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忠;陈志频;瞿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友邦散热器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08 | 分类号: | H01F27/08;H01F27/12;H01F27/22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13 | 代理人: | 何艳 |
地址: | 21553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散热 型片式 散热器 | ||
一种高效散热型片式散热器,包括进油管、出油管以及一组散热片,散热片由前、后散热片组成,特点:前、后散热片上设前、后翻孔,前翻孔具有自上而下间隔分布的复数个横列,每一横列上的前翻孔彼此间隔,而上下两相邻横列上的前翻孔的位置相互错开,后翻孔与前翻孔的数量相同且位置相对应,位置相对应的前、后翻孔的边沿彼此冲压融合成一体且在中间形成铆接孔,在铆接孔内设置有铆钉,藉由前、后翻孔彼此冲压融合的边沿将前、后散热片之间的散热油道分隔形成交错的流道。变压油在交错的流道中通过时会产生二次流并起到破坏热油边界层,增强冷却效果;降低翻孔边沿的漏油风险,提高散热片的耐压强度;提升对流换热系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浸式变压器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散热型片式散热器。
背景技术
如业界所知,为了确保油浸式变压器得以长期稳定运行,需在油浸式变压器本体的长边方向的两侧借助于法兰连接方式或其它类似的连接方式配置片式散热器,片式散热器与油浸式变压器内部的导热油形成循环冷却回路,起到对油浸式变压器内部的铁芯冷却的作用,使油浸式变压器的温升得到控制,保障供配电系统的正常运行与安全。
如今市场上的散热器大多都采用进油管、散热片和出油管相连通的结构进行散热,而目前大多数散热片的流道在变压油通过时都会产生热边界层阻碍变压油的散热,而且散热片之间的空气流动性较差,导致变压油往往无法将温度降至理想程度。
已有技术中,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1773665U所提供的一种“变压器切向片式散热器”,又譬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2258670U所公开的一种“改进结构的变压器散热器”等,均存在上述的弊端,而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6683831A所推荐的一种“异形油道片式散热器”,其由焊接点将散热油道形成非规则的异形油道,达到使散热油道内的油液形成二次流并起到破坏热油边界层而藉以提高传热系数的目的,但是采用焊接点将前、后散热片彼此连接的方式,其连接强度较低,存在漏油的风险。
鉴于上述存在问题,有必要对现有片式散热器的结构加以合理的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积极而有效的探索,终于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散热型片式散热器,有助于改进散热片结构以使油液产生二次流并破坏油液热边界层而藉以大大提高散热性能,有利于优化连接结构藉以降低漏油风险和提高耐压强度,延长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来达到的,一种高效散热型片式散热器,包括进油管、出油管以及一组既彼此纵向并行又相互间隔地配置在进油管与出油管之间的用于将进油管引入的高温油液散热后回引至出油管的散热片,一组散热片中的每一片都由前散热片和后散热片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散热片与所述的后散热片之间在彼此相对应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前翻孔和后翻孔,所述的前翻孔具有自上而下间隔分布的复数个横列,每一横列上的前翻孔彼此间隔,而上下两相邻横列上的前翻孔的位置相互错开,所述的后翻孔同样具有自上而下间隔分布的复数个横列,每一横列上的后翻孔彼此间隔,而上下两相邻横列上的后翻孔的位置相互错开,位置相对应的前翻孔和后翻孔的边沿彼此冲压融合成一体并且在中间形成铆接孔,在所述的铆接孔内设置有铆钉,该铆钉铆接在前翻孔和后翻孔彼此冲压融合的边沿处,并且藉由前翻孔和后翻孔彼此冲压融合的边沿将前散热片和后散热片之间的散热油道分隔形成交错的流道。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前翻孔和后翻孔在冲压融合的边沿处具有一圈防渗漏槽。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防渗漏槽的截面形状呈U形。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铆钉的中间具有一通孔。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组散热片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枚连接杆,所述的连接杆与所述的散热片之间采用焊接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友邦散热器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常熟市友邦散热器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677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画框(03)
- 下一篇:应用的图像的自动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