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废热回收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67889.0 | 申请日: | 2017-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937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彬;岳晨;韩东;蒲文灏;何纬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8/0662 | 分类号: | H01M8/0662;H01M8/04007;F01K11/0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质子 交换 燃料电池 回收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废热回收系统及方法,属于能源与动力领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氢气(2)和空气(22)经过加湿处理后,分别进入燃料电池的阳极反应室(6)和阴极反应室(8),参与化学反应,燃料电池在工作时产生大量的耗散热,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外部设置蒸发室(15),向蒸发室(15)中通入稀溶液,吸收燃料电池耗散热,一方面解决燃料电池的散热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制备浓溶液。蒸发室(15)内的产生的水蒸汽(11)通过膨胀机(12),在膨胀机(12)内膨胀对外输出功,进入冷凝器(13)中降温冷却,可以得到纯净水。本发明比常规系统相比,增加蒸发流程和做功流程,解决了燃料电池部分的散热问题,提高燃料电池发电效率,同时得到电能和机械能,并且能制备浓缩液和纯净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废热回收系统及方法,属于能源与动力领域。
背景技术
火电站为了追求较高的发电效率要求发电机组足够大,这限制了火电站面向用户的灵活性,同时还会排放有害物质。燃料电池发电相比传统火力发电拥有众多的优势,使用燃料电池发电,可以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化学能,不需要燃烧,不需要转动部件,能量转换效率高;发电出力由电池堆的出力和组数决定,机组的容量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自由度高,容量可小到给手机供电、大到和火力发电厂相比;机组大小对于发电效率影响并不大,均能保持较高的发电效率;在不同的负荷下,燃料电池也都能有较高的发电效率;负荷响应快,运行质量高,且排放主要是水和二氧化碳,对环境污染小。
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热管理的优劣是影响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燃料电池热量积累会使电池温度升高,电解质膜脱水、收缩,甚至破裂,同时回收燃料电池排放的废热有利于提高燃料电池的发电效率。因此,设计合适的系统带走并回收燃料电池废热对燃料电池的发展和应用有着重要意义。
燃料电池中大约40%~50%的能量耗散为热量,热量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电极发生化学反应放出的化学反应热,二是电路有电流之后产生的焦耳热,三是加湿空气带入的热量。为了防止废热积累,使电池过热影响电池性能和使用寿命,需要采取合适的散热手段排出热量。常规的排热主要通过三个方向,在电堆内部采用有槽道的冷却板进行冷却,电极反应废气排出带走一部分热量,通过电池外表面的自然对流换热,或者用冷却水冷却。前者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和成本,还降低系统效率,仅靠废气和表面自然对流又达不到散热要求,因此需要寻求其他提高散热效率的有效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多功能的、节能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废热回收系统及方法。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废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氢气储罐,阀门A,混合器,加湿器A,质子交换膜,膨胀机,冷凝器,冷凝水储罐,蒸发室, 阀门B,浓溶液储罐,阀门C,稀溶液储罐,加湿器B和压缩机;质子交换膜两侧分别是阳极反应室和阴极反应室;质子交换膜、阳极反应室和阴极反应室组成了燃料电池的主体部分,燃料电池外部布置蒸发室;氢气储罐经阀门A与混合器第一入口相连,混合器出口与加湿器A入口相连,加湿器A出口与燃料电池阳极反应室入口相连,阳极反应室出口与混合器第二入口相连;压缩机入口与大气相连,压缩机出口与加湿器B入口相连,加湿器B出口与燃料电池阴极反应室入口相连,燃料电池阴极反应室出口与环境大气相连;稀溶液储罐经阀门C与蒸发室入口相连,蒸发室溶液出口经阀门B与浓溶液储罐相连;蒸发室蒸汽出口与膨胀机入口相连,膨胀机出口与冷凝器热侧入口相连,冷凝器热侧出口与冷凝水储罐相连。
所述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废热回收系统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678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