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无人艇平台的水下机器人自动回收装置及其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68219.0 | 申请日: | 2017-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000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管官;吴赛军;叶超;林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27/08 | 分类号: | B63B27/08;B63C11/52 |
代理公司: | 大连星海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21208 | 代理人: | 花向阳;杨翠翠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无人 平台 水下 机器人 自动 回收 装置 及其 工作 方法 | ||
1.一种基于无人艇平台的水下机器人自动回收装置,它主要包括浮漂(2)、滑道(3)、连接杆(4)、下拉索(5)、电磁阀固定装置(6)、卷扬机(7)、上拉索(8)、网具收纳箱(9)和回收网(10),其特征是:所述滑道(3)在无人艇后甲板上对称于无人艇中线面布置,滑道(3)尾端突出无人艇后甲板的边线,滑道(3)包含滑轮(3a)、滑轨(3b)、支撑杆(3c)、两端隔板(3d)和滑道上部挡板(3e),滑轮(3a)布置在滑轨(3b)中,支撑杆(3c)将滑轮(3a)、滑轨(3b)和两端隔板(3d)连接在一起并将整个滑道(3)固定在主船体(1a)后甲板上;所述两端隔板(3d)垂直高度高于滑轨(3b)和滑轮(3a)的最大垂直距离,两端隔板(3d)与浮漂(2)两端之间存在间隙,滑道上部挡板(3e)向内侧突出,其通过浮漂下部挡板(2a)限制其垂直方向的位移;所述上拉索(8)为柔性拉索其通过艉柱(1b)上的小孔与固定在艉柱(1b)内部的卷扬机(7)连接,下拉索(5)一端固定在船尾的左舷,一端连接回收网(10)的一端,回收网(10)上下有浮子(10a)和铅坠(10b);所述连接杆(4)包括连接杆杆体(4a)和卡环(4b),卡环(4b)始终与上拉索(8)的一端连接在一起,卡环(4b)在装置固定时通过电磁阀固定装置(6)固定在无人艇后甲板上,所述连接杆杆体(4a)下部与浮漂(2)刚性连接在一起,浮漂(2)与网具收纳箱(9)刚性连接在一起,网具收纳箱(9)为空箱结构,在回收装置固定于无人艇甲板时,回收网(10)和下拉索(5)放置在网具收纳箱(9)里;所述无人艇(1)接收到回收水下机器人(11)的指令时,无人艇(1)首先向水下机器人(11)发出指令,令水下机器人(11)浮出水面,然后无人艇(1)自动控制系统控制电磁阀固定装置(6)限时打开,所述浮漂(2)通过滑道(3)滑入水中,无人艇(1)利用自身的定位系统,确定水下机器人(11)的相对位置,然后无人艇(1)自身规划航向或者向水下机器人(11)发出指令,让无人艇(1)和水下机器人(11)移动到某一设定的位置,然后无人艇(1)重新调整航向,向右舷转向并航行到让水下机器人(11)处于无人艇(1)与回收网(10)构成的三角形区域之内,然后无人艇(1)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卷扬机(7)转动回收上拉索(8),使上拉索(8)长度与下拉索(5)长度相同,然后无人艇(1)向左舷转向,使无人艇(1)向前正向航行,完成回收水下机器人(11)的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无人艇平台的水下机器人自动回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卷扬机(7)布置在无人艇艉柱(1b)内部,上拉索(8)通过在艉柱(1b)上的开孔连接到卷扬机(7)上,卷扬机(7)配备离合器,离合器的拉力固定,保证了上拉索(8)一直处于拉伸状态,卷扬机(7)由无人艇的控制系统进行自动控制,当需要回收上拉索(8)时,卷扬机(7)开始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无人艇平台的水下机器人自动回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电磁阀固定装置(6)为一电磁阀控制的固定机构,电磁阀固定装置(6)在回收装置固定时处于关闭状态,其阀轴处于中位穿过卡环(4b)固定浮漂(2),当回收装置需要入水时,所述电磁阀固定装置(6)限时打开,其阀轴离开中位,浮漂(2)利用自身重力和滑轮(3a)滑入水中,所述电磁阀固定装置(6)由无人艇的控制系统进行自动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6821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PS发泡型材(B5)
- 下一篇:PS发泡型材(G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