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粒子色度聚类分析方法及试剂盒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70975.7 | 申请日: | 2017-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928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蒋天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天之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43 | 分类号: | G01N33/543;G01N33/58 |
代理公司: | 重庆信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8 | 代理人: | 穆祥维 |
地址: | 400000 重庆市大渡口区***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粒子 试剂盒 色度 生物靶标检测 待测生物 多重检测 聚类分析 生物靶标 生物探针 标本 特异性结合反应 一一对应关系 分离生物 分离试剂 检测反应 检测结果 检测试剂 结合反应 生物检测 统计检测 聚合物 结合物 靶标 构建 判定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粒子色度聚类分析方法及试剂盒。该方法包括:S1、构建生物靶标检测试剂,所述生物靶标检测试剂能够同时与待测标本中的M种不同生物靶标分别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S2、进行生物检测反应,形成彩色微粒子‑生物探针Ⅰ‑待测生物靶标‑分离试剂结合物;S3、分离生物检测反应产物,将与检测试剂未发生结合反应的彩色微粒子‑生物探针Ⅰ聚合物分离出来;S4、检测结果判定,根据彩色微粒子色度与生物靶标种类建立的一一对应关系,统计检测标本中含有的待测生物靶标的种类与含量。同时,本发明对应提供相应的试剂盒。本发明实现了单一样品多重检测和多标本快速多重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粒子色度聚类分析方法及试剂盒。
背景技术
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等,体现或记载着生命与疾病的信息,是生物学研究和疾病诊断中极为重要的分析对象,检测它们的存在与含量,是科学研究和疾病诊断的基础工作;除了生物大分子检测,在疾病诊断和生物学研究中的某些场合,也需要对病毒、细胞进行检测,这些生物分子、病毒颗粒和细胞,在检测实验中称为待测生物靶标(detection biotargets,DBTs)。
如果DBTs是生物大分子,又称为待测靶生物分子(target molecules,TMs)。对单个待测生物分子(TM)的检测,一般有两种技术方案:
其一是夹心法,用一个已知的、能与TM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生物分子(探针Ⅰ)来结合TM,再加入另一个已知的、标记有可检测信号的、能与TM或探针Ⅰ-TM复合物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生物分子(探针Ⅱ),形成探针Ⅰ-TM-探针Ⅱ-可检测信号复合物,分离和测定这种复合物中可检测信号的强弱,根据实验确定的可检测信号强度与TM标准品含量之间的校正曲线,查得TM在待测标本中的含量。实施这一方法,需要TM具有两个以上互不影响的探针识别位点,或者TM只有一个探针识别位点但存在另一种能识别TM-探针Ⅰ复合物的探针;
其二是竞争法,一般用于TM只有一个探针识别位点的情况,将探针Ⅰ标记上可检测信号,分别与TM的标准品反应、与待测标本反应之后再与TM的标准品反应,通过两个反应中形成TM标准品-探针Ⅰ-可检测信号复合物的可检测信号强度差异,来推算待测标本中TM的含量。
如果DBTs是病毒颗粒或者细胞,可以通过对其一个或者多个标志分子的检测来判断待测病毒颗粒是何种病毒、待测细胞是何种细胞。此时,每个标志分子只需要有一个标记有可检测信号的探针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用于标记生物探针的可检测信号,已知的有酶、量子点、化学发光材料、胶体金、胶体硒、放射性同位素、荧光素等种类,由于不同种类的检测信号的探测方式不同,在一次检测反应中一般不能混合使用,而同一类检测信号往往只有一个或几个可鉴别的信号丰度,使得一次检测反应只可以检测一个或几个待测生物靶标(DBTs)。
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往往受多因素的影响与调节,因此在生物学研究和疾病诊断中一般都需要同时检测多个DBTs。为了提高检测效率、节约样品和节省检测成本、为研究与诊断提供更多的分析指标,人们发明了能在一次检测反应中同步检测多种DBTs的多重检测技术,主要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天之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天之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709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