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资产监控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71978.2 | 申请日: | 2017-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205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东;石宝华;张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
主分类号: | G06K7/10 | 分类号: | G06K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68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资产 监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资产管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资产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单位对其所拥有的固定资产以及流动资产进行登记、流通、盘点清查,大多为传统的人工形式,通过人工在软件上进行登记,然后通过人工使用软件进行流转的方式进行资产管理和巡查盘点。
这种传统的方案存在一个显著的缺陷,就是在软件上往往只能知道一个资产的名称,甚至只有一个编号,并不知道它的实际形状或实际位置等具体信息,当管理的资产数量庞大的时候,看到资产的编号和名字的时候,并不能知道资产的实际情况。
另外,当资产意外流失时,也难以被及时发现,往往需要人工查找才能发现资产的变化,需要使用者通过手工来进行更改,会出现诸多的管理漏洞。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散热能力较佳的散热机箱,来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
具体地,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资产管理系统,包括至少一个RFID电子标签、数据采集器、控制器和人机交互终端,所述的RFID电子标签与数据采集器通讯连接,所述的控制器与数据采集器电连接或通讯连接,所述的人机交互终端与控制器电连接或通讯连接,所述的RFID电子标签设置在资产上并与资产一一对应,用于存储并发送资产的数据信息;所述的数据采集器用于接收资产的数据信息并传送给控制器;所述的控制器用于对资产的数据信息进行识别,并将资产的数据信息显示于人机交互终端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人机交互终端为可手持的移动电子设备。
作为优选,所述资产的数据信息包括资产的位置信息、形态信息,其中资产的形态信息为实际形态或模拟形态。
作为优选,当资产的形态信息为实际形态时,还包括图像采集模块,所述的图像采集模块与控制器电连接或通讯连接,图像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资产的图像并发送至控制器。
作为优选,所述的图像采集模块为摄像头。
作为优选,当资产的形态信息为模拟形态时,还包括图像模拟模块,所述的图像模拟模块与控制器电连接,图像模拟模块用于根据资产的数据信息模拟资产的3D形态,并将模拟获得的资产的3D形态发送至人机交互终端。
作为优选,所述RFID电子标签为有源标签或有源标签与无源标签的结合。
作为优选,还包括报警模块,所述的报警模块与控制器电连接。
作为优选,还包括云端服务器,所述的云端服务器与人机交互终端、控制器分别电连接或通讯连接,云端服务器用于存储资产的数据信息。
本发明,基于RFID模式,可以直观的看到资产的具体信息,达到实时有效的监控,从而对资产实现轻便、有效、精准的管理。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结构框图。
图中,1-RFID电子标签,2-数据采集器,3-控制器,4-人机交互终端,5-图像采集模块,6-图像模拟模块,7-报警模块,8-云端服务器。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发明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参见图1,一种资产管理系统,包括至少一个RFID电子标签1、数据采集器2、控制器3和人机交互终端4,所述的RFID电子标签与数据采集器通讯连接,所述的控制器与数据采集器电连接或通讯连接,所述的人机交互终端与控制器电连接或通讯连接。
其中,所述的RFID电子标签为有源标签或有源标签与无源标签的结合,RFID电子标签设置在资产上并与资产一一对应,具有唯一性,用于存储并发送资产的数据信息;所述的数据采集器用于接收资产的数据信息并传送给控制器;所述的控制器用于对资产的数据信息进行识别,并将资产的数据信息显示于人机交互终端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未经安徽省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719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门套线及组合式门框
- 下一篇:易拆卸门套及门